据我省招考部门介绍,今年我省高考录取比例将有所提高,高考生几乎都能上大学,但大学毕业以后的去向问题成了摆在大学生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今年,我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近20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将会进一步加大,就业的严峻性已摆在了面前。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热衷于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形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有很多就业选择,为何那么多人对“公字号”情有独钟呢?近日,记者对 “公字号”单位受到大学生热捧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调查采访。
原因一:实用主义利益诉求使“公务员热”“高烧不退”
5月7日,黑龙江大学校园里进行着一场特殊的考试。我省省直机关录用公务员面试在这里进行。
记者在黑大校园里看见吕洁姝时,她的内心相当忐忑:“虽然进入了面试,但听说很多人都非常优秀,心里真是没底。”在得知自己通过面试时,吕洁姝松了一口气。
67633人参加笔试考试,经过激烈竞争,全省8625名考生进入面试,其中,省直考区有3683人进入面试,最终省直考区1174人“闯关”成功。“这几个数字我将铭记终生。”吕洁姝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她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感受。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不断增加。人力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一路飙升,达到百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 73∶1。2010年全国公务员考试竟出现了“万里挑一”的局面。公务员职业吸引力之大,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吕洁姝从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后,曾在北京的一家私企工作过一段时间,但总觉得不稳定,最终北京不断高涨的房价让她下定决心回到家乡哈尔滨,并报考了公务员。“公务员待遇比较好,而且稳定,这样我就不用再‘漂’着了。”从“北漂”到公务员的身份转换,吕洁姝显然更喜欢后者。
戚本凤和吕洁姝的就业经历有些相似。2008年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从事过一年多不稳定的工作,后来听说省里招聘大学生从事基层公共服务工作,就毫不犹豫报了名。“当时报名的大学生也很多,录取比例是5:1,一路‘过关斩将’,我于年初上岗。虽然在工作基层,但自己觉得还是比较稳定。”
有关人士认为,“高烧不退”的公务员报考热,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一种实用主义利益诉求。大学生就业开始有求稳的趋势,部分大学生认为如果能“抢”到国有大企业,或是“抢”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身份,就等于“抢”到了高收入、高福利。
一些大学生告诉记者,与找关系相比,考公务员比较公平,目前公务员录用已基本采取“凡进必考”的制度,公开录取成为公平竞争的有效保证。这也是他们选择考公务员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社会用人环境欠佳,部分企业缺乏诚信
与企业签好就业合同,没想到企业却违约了。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王路璐最近就遇到这样一件令她匪夷所思的事,然而更让她震惊的是企业违约的原因:硕士生成本过高,该企业用本科生替代了她。
“去年12月,我和深圳一家私企签了就业合同,本以为这回工作有着落了,就安心准备论文答辩的事情。前段时间突然有一天,该公司打电话说他们觉得用硕士生成本有点高,所以违约又签了本科生。当时我签合同时标明工资是3500元,而本科生的工资是2500元。”王路璐说,眼瞅着要毕业了,没想到发生这样的变故,现在得一边忙着论文答辩,一边再重新找工作。
“不稳定是一方面,缺乏诚信也是一些大学生不愿意选择私企的原因。”王路璐认为,在国企或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不会出现她遇到的这种情况。一些大学生愿意选择“公字号”单位,和社会用人环境欠佳、尤其是私营企业运作不规范有较大关系。一些企业瞧不起现在的大学生,而且不愿付出金钱和精力培养大学生。
而天顺源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经理丁思予对此却另有一番见解,她认为在择业时放不下“身段”,也是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到私企工作的原因。“我们公司招聘一些食品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到厂里以后,不可避免地要和一线工人打交道,但很多大学生表示,不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他们认为既然已经上了大学,工作就是应该坐办公室。另外,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但要求的工资过高,作为企业我们觉得接受不了。今年春季的两次大型招聘会我们都参加了,最后签订合同的并不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06-25/11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