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康平县采取积极措施有效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一)积极开展创业工作

本着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的出发点,我们在今年出台政策的基础上,在创业融资、补贴、贴息和奖励等方面进行了补充,降低了政策门槛,为创业者提供更加广泛的政策空间。全民自主创业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工作举措如下:一是对每户重点创业企业都有县领导包扶,落实包扶制度,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做到特事特办。二是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指定专人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协调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进一步明确责任,群众创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问题都有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负责,同时明确任务完成时限。

(二)建立就业与项目对接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我们派专人负责县大项目的跟踪,建立就业与项目对接机制,我县开发区新引进的沈阳振洲伐门有限公司是集专业制造、销售各种大中小型阀门及各种铸件制造的企业,我们紧紧抓好“三个环节”,即他们项目立项时,签订用工意向;项目开工时,签订培训协议;项目竣工时,签订劳动合同。实现“三个对接”,即企业招工与落实优惠政策有效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与人力资源求职信息有效对接,企业用工技能需求与就业培训有效对接。

(三)采取措施、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采取的措施为:一是围绕我县重点项目的建设,在塑编城、康平电厂、大强煤矿的建设和生产上,加大开发塑编工、建筑工、服装工等工种的岗位力度;二是围绕第三产业,在县内几大市场、步行街及商贸网点,积极拓展商贸物流、餐饮和运输等服务业领域开发就业岗位;三是开发以主要安置“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和社区公共管理就业岗位,;四是是鼓励和组织劳务输出,开发县域外就业岗位;五是推行灵活的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来开发就业岗位。

(四)强化管理、搞好服务、落实实名制就业。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度协调就业工作,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明确任务指标,签订责任状,按时召开联系会议。

2强化乡镇、社区保障平台作用。乡镇、社区制定了工作方案,分解任务指标,完善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了基础台帐 实行网络信息管理,完善就业统计体系,加强乡镇、社区的就业管理。乡镇、社区有专人负责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统计工作,尤其是对下岗失人员、新成长的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的就业状况实行实名制登记,做到动态管理。

3建立残疾人就业与失业动态管理机制。劳动部门与残联合作,残联提供残疾人劳动力资源情况,劳动部门依照《残疾人就业条例》要在县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时,优先安置残疾人,在企业中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做好实名制登记,建立就业和失业动态管理制度。

4、扶持创业带头人带动就业。通过宣传落实沈阳市创业带动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及康平县自主创业财政扶持、金融扶持及收费减免政策。

(五)落实优惠政策、做好小额贷款发放与回收

一季度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笔,12万元,本着创业优先的原则,一是将就业岗位开发同贴息贷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就业岗位的开发;二是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三是向高校毕业生和残疾人自主创业倾斜。

(六)做好普惠制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季度,普惠制就业培训1791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51人,进城务工农民培训135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05人(专业为塑编、服装、家政、车工)农村劳动力引导培训1200人,主要做法:一是成立全县就业(创业)培训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刘景山任组长,县直1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就业服务局,下发全年培训计划;二是以乡镇为培训单位,聘请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老板下到乡镇就地就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三是妇联组织60名学员在县职教中心进行家政培训。

(七)全面做好再就业援助工作,建立再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一是扩大了就业援助范围;二是开展了就业援助活动;三是加大了零就业家庭和困难大中专毕业生援助力度,全部安置;四是在开发公益岗位和就业岗位时,要优先安置残疾人,确保7个工作日内实现就业,目前我县零就业家庭人员动态为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群体 劳务输出 发展态势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