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看河池市如何打赢帮助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战役”
一场罕见的国际金融风暴砸烂了无数农民工的“饭碗”。
河池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外出务工农民均在60万人以上,在金融风暴中成了“重灾区”,返乡农民工峰值达到20.41万人,超过农民工总数的32%。
河池市山多地少,经济欠发达,农民就地创收增收的空间小,劳务输出成了农民创收增收的主渠道之一。返乡农民工不能再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就成空话;返乡农民工无所事事,社会治安就存在隐患……因此,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是民生大事,也是政治要事,必须高度重视,全力解决。基于这样的共识,一场帮助农民工再就业的“保民生”战役在河池全市打响。
农民工居住分散,大多缺文化、少技术,再就业是要事更是难事。难事就怕有心人!凭着坚定的信心、得力的措施、有效的组织,河池市上下经过半年多的“持久战”,到10月底已帮助86.7%的返乡农民工重端“饭碗”,用令人信服的战果喊响了那句口号——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当机立断 发动“百团大战”
提到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在人们脑海里升腾的首先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责。然而,靠这一部门独家拼搏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复杂而艰巨任务的。“必须把‘一家的事’转变成‘大家的事’,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百团大战’。”河池市主要领导想到了一块儿。
时值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市铺开。借风乘船!市主要领导当机立断,将帮助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来抓,明确把这项工作的成效作为各级各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对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和部门严格问责。
早在去年底农民工返乡潮起之初,河池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领导就敏锐察觉到这事非同寻常,马上组织人员走村入户调查摸底,做到“一个不漏地掌握返乡人数,一个不漏地询问就业意向”。看到返乡农民工人数不断攀升,首先坐不住的是市委书记蓝天立、市长谢志刚等主要领导。他们紧急筹划举办农民工再就业、创业座谈会、论坛、招聘会,到场面对面与返乡农民工交流谈心、出谋划策,讲解鼓励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
“蓝书记,我想发展一个桑枝食用菌项目,可行吗?” 在一次农民工创业座谈会上,有心创业的韦春燕问。“你很有眼光啊,河池有60多万亩桑园,原料充足,食用菌需求量大,这个产业市场前景看好。做得好,一亩桑园的收入能翻一番……”蓝天立深入分析,有理有据,让韦春燕信心倍增,也激发了不少在场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更树立了帮助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的榜样,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于是,政府给政策,扩充公益性岗位,相关单位送信息送技术上门,企业优先录用返乡农民工……就这样,政府主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大家各显神通、密切配合的生动活泼局面形成了。
双管齐下 为农民工铸利两把剑
技能和信息,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两把利剑,同时持有就能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河池市双管齐下,在狠抓返乡农民工培训的同时,千方百计搜集、整理和提供就业信息,信息“帮”培训“扶”,关爱到底、服务到家。
“虽然装修活比较辛苦,但每天能挣100元左右,十分值得!”天峨县岜暮乡村民苏昌田凭借从乡里组织的培训班中学到的装修技能找到了新“饭碗”,喜上眉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河池市坚持这一指导思想,组织部、劳动保障、农业、扶贫、教育、工会等单位部门密切配合,整合党校、职校、远程教育、“农家课堂户”的师资、设备等培训资源,通过建立基地“定点”培训、瞄准市场“定向”培训、针对客户需求“订单”培训、结合部门职能“定位”培训,深入乡村现场培训、上门培训,传授电工、电焊、汽驾、摩修、电脑、美容、美发、烹饪等方面的实用技术,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到8月底,河池市共培训返乡农民工9.1万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11-23/11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