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再现民工荒


劳动力短缺来年将缓解

  虽然出口反弹、订单增加,但劳动力需求并没有完全恢复而只是从谷底反弹。2009年6月,中国出口总额为955.5亿美元,同比下降21.2%,纺织品服装同比下降10.8%,玩具出口同比下降15.5%。虽然2009年6月出口总额和多项商品出口环比增长超过10%,但同比仍然是显著下降,这表明都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仍然只是反弹而没有恢复。

  目前劳动力需求也仅是反弹,而不是全面恢复,2009年初劳动力需求下降引起农民工回流内地和农村,引起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供给减少。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劳动力是农村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由于中国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等原因,大多数农民工不能在城市中扎根,仍然维持工作在城市,家庭在农村的生活方式。由于年初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需求大幅下降,很多农民工不再去沿海地区,转而选择在内陆城市打工或是留在农村务农、经商、创业等,使沿海地区劳动力供给减少。中国沿海地区很多企业和农民工主要签订年度合同,而目前到农历春节仅有4个多月时间,目前转赴东南沿海得不偿失。

  随着春节越来越近,农民工流向沿海地区的数量将越来越少,劳动力供求缺口将继续扩大,可能会推动工资上涨。春节后,大量农民工将再次流向沿海地区,劳工荒将得到缓解。2010年中国出口将继续反弹,但估计仍然低于2008年危机的水平,只要劳动力流向沿海地区,就不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的现象。

  未来如何应对农民工短缺

  中国和世界经济成功摆脱危机后,中国将再次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农村原有剩余劳动力转移已基本完成,农村外出劳动力增长速度显著下降。1973年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减少了新增劳动力数量,务农收入增加,城市劳工工资增长缓慢,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作的意愿下降。2007年以后,中国正经历从劳动力过剩到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金融危机打断了这一进程,但随着危机逐步化解,劳动力短缺将再度出现,并推动工资上涨。

  中国面临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东南沿海地区生产成本逐步上升,未来劳动力短缺将推动工资上升,会削弱低成本优势。沿海地区需要进行产业升级,逐步向高附加值、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内地转移,中国内地土地、资源成本较低,且与农民工家庭所在地区较近。如果工厂离农民工家庭所在地距离较短,一些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或不能远离家庭的农民也可以务工,部分务农的农民也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务工,这样就更有效的利用了劳动力。

  中国政府一方面需要推动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内地城市在交通、能源、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方面仍然较为落后,政府需要加大在相关领域的投入,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内迁创造条件。政府也需要加快融资、法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改革,为沿海企业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等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政府需要逐步开放户籍管理,加快城市化进程。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仍然是农民进城定居的重大障碍,使得大量农民工仍然维持“城市工作,家在农村”的局面,农民工流动性非常高。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固然在本轮危机中有助于减轻城市就业压力,但也引起了目前的季节性劳动力短缺,更严重的是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劳资双方都不愿加大技术培训,不利于劳动力素质提升。中国政府需要逐步放松户籍管理制度,为农民进城长期定居创造条件,形成稳定的劳动力供给。
  2007年前,“民工荒”席卷全国。但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出口急剧萎缩,企业大量削减工作职位,劳动力短缺迅速转变成劳动力过剩。据报道,2009年一季度,外贸重镇广东企业用工量同比减少20%1,当时普遍认为将有1000万以上民工无法找到工作,失业问题将急剧恶化甚至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但2009年6月以来,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变化,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新手再度出现。“劳工荒”首先从广东地区爆发,然后传递到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地区。2009年4月,广东深圳首度出现用工需求超过劳动力供给,到6月用工缺口已经高达6万人,劳工短缺的现象迅速向广东其他地区、长三角等地传播,到8月,东南沿海地区已出现整体性劳工短缺。广东东莞实际缺工至少10万人以上,长三角的温州地区缺工人数也超过10万人,东南地区的民工荒已经再度出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估计 农历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