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返乡农民工,新起点上再就业(图)


 

经历过暴风雨后,笑容显得如此灿烂。本报记者海波摄   去年10月,南昌火车站、汽车站陆续出现了大批手提肩扛行李的返乡农民工。从上世纪80年代务工经济发端以来,打破候鸟般迁徙规律,农民工大规模提前返乡,这还是首次。

  今年10月,南昌火车站、汽车站也同样出现了不少拎着行李外出的农民工。不同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新学了一两门手艺,面对新的机遇信心更足了。而在江西的广大农村,许多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了创业、就业,按时上班、回家,外出打工失去的天伦之乐得到了满足。

  从卷铺盖回乡到再次就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

  小老板的创业故事:丢了前沿得了后方,更有幸福感

  10月18日,王兵华又发了一车毛织品去东莞。从去年10月把厂子搬回家乡到现在,一年来,他赚的钱“比在那边还要多”。

  王兵华是丰城市杜市镇横岗村人。1992年,23岁的他带着老婆随同乡到东莞打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批批杜市人便在东莞、惠州落脚,从事毛织行业。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逐渐成了规模。

  在家便有几分小聪明的王兵华学起来特别快,技术不但学得比别人精,没事他还留心进货、销售环节。打了10年工后,凭着省吃俭用攒下的2万元积蓄,他在东莞办起了小毛织厂。滚雪球般,小厂子一步步发展,王兵华的小老板日子过得也挺滋润。

  没有金融危机,王兵华的日子在东莞会一直滋润下去。但从去年9月起,情况变了:订单少了,货价被压低了20%至30%。利润大幅缩水,东莞相对高昂的运行成本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来,更为揪心的是,工人工资也因此减少,那可是一帮一起打拼的老乡、兄弟。

  出路在哪里?王兵华迷茫之际,丰城市、杜市镇的领导找上门来,告诉他家乡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回家?在外奋斗了十几年的王兵华脑袋里闪出了这个过去从未有过的念头。和工友们一商量,大家都很激动:回家!是呀,谁不想回家,只身在外,远离故土、亲人,天伦之乐成为奢侈,无边思念成为常情。回家!去年10月,带着100多名工友、170多台机器,王兵华回到了故乡。

  一项项优惠政策落实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3万元的农民工培训补贴、7000元的厂房租金、水电补贴,还有工商、税务等的减免。

  运营成本的优势显现了:在东莞每月的厂房租金都要1万多元,而在家不到1000元;工人的伙食费降低了,“在那边一元买不到一斤蔬菜,在这里一元能买好几斤”。王兵华这样算了笔账:东莞每月厂子的运行费用是3万多元,而返乡后,加上发货到广东的运输费,也只有2万多元。特别是在江西这边进原料,价格比在东莞便宜了许多,让他的出货价格比竞争对手低了3个百分点。生意,更红火了。

  感到更加高兴的是员工们。回家的感觉真好,46岁的周坤亮南下打工20多年,每年只能在春节回来一次。每次在外听说母亲病了,“急得流眼泪却回不了家,没办法,一家老少就靠打工收入”。去年随着厂子一块回来之后,工资没比在外少,每天能准点回家。“看到我回来,母亲心情也好了,身体硬朗了许多”。

  重获生机的企业,意外获得的机遇,让王兵华有了更多的想法:“以前许多事情都不敢干,是金融危机逼着自己往前走的,这让我明白,困难有时候是机遇。我准备上自己的服装品牌,走品牌品质之路。”

  农民工的成长故事:返乡学好技术,外出务工信心更足

  10月18日上午,在杭州市萧山区的一个纺织工厂车间内,郑建国的主要工作是督促工人们不要出差错,遇到纺织机器出现简单的故障,能够及时排除。今年3月份,郑建国来到这家公司,成了车间里的班长,每天工作8小时,月收入1800元,这是他打工10年来“最轻松,也是收入最高的工作”。很多人可能不相信,金融危机给郑建国带来了机会。

  今年27岁的郑建国是广丰县人,在外打工已经整整10年,和许多同乡一样,打工的足迹遍布广东、福建、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3年前,他来到杭州市萧山区的一家纺织厂打工,每天的工作是把重达25公斤的丝锭搬到质检台,检查成品丝有没有断头等质量问题。“每天工作12小时,月收入只有1300元。”幸运的是,在这个工厂,他认识了现在的老婆,尽管工资不高,但两口子的小日子还算安逸,每天下班就逛逛街,在出租房里看看电视,从来也没有学点手艺之类的想法,和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想的一样,“以后在外面做不动了,就回家种田或做点小生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外出务工 技能培训 数据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