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兰
●反映部分人力资本供大于求
●折射人才培养使用体制问题
●没有形成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大学生缺乏创业创新价值观
大学生的工资低于农民工,最直观的含义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难在收入分配上的体现,在经过多年专业的人力资本的培训后,相对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不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反映人力资本的价格面对供给大于需求时的波动。
如果仅仅是这样认识,可能还是没有能够深入把握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复杂局面。照理说,在目前中国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中,在产业结构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创新型和服务性转型的过程中,经过大学培养的人力资本不是多了而是不够。看着这么多的核心技术被外国人掌控,这么多的产品没有自主品牌,这么多的产业总是面临反倾销和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多么希望年轻一代大学生能够担当起历史的重任,解决民族经济的自主创新难题,尽快使中国成为具有世界高端竞争力的强国。
但是,从目前大学生的普遍心态看,真正实施创业的比例不足毕业生总数的1%,而美国为23%-25%,此外,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较低,据教育部的一项报告,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盈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更突出的问题是,从行业看,公务员、银行、国企、外企还都是大学生毕业寻找工作的首选。从地区看,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仍然是毕业生扎堆的地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价值观还没有普遍地形成。
这种局面的存在,使得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被人为地缩小了。如果按照美国大学生创业占25%左右的比例,那我们的大学生就业率可以提高起码20个百分点。扩展了的就业渠道等于是扩展了的收入来源。根据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的总结: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其搜索服务模式得到认同后,每年净利润以100%以上的速度成长,其中2005年及2006年分别增长了297%和534%;微软的营业收入从1亿美元增长到400亿美元,仅仅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中小企业板成立5年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0%……对于传统企业,只要在市场供需不发生重大变化时,其利润都会维持在一个相对可以预期的线性变化范围内,而创业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则由于适应市场的新需求或改变原有市场结构,容易形成爆发式增长。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清洁技术和新能源核心技术、高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软件业、旅游业都处于初创期,潜在的利润是巨大的,关键是要有敢于创业创新、善于创新创业的庞大队伍。目前看来,这支队伍太小了,而本应该组成这支队伍的大学生还没有真正地担当起来,从这个角度看,大学生的工资不如农民工的状况首先说明的不是中国目前的分配问题,而是生产问题,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人力资本的素质缺乏问题。
一方面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越多越好的创新创业型人力资本;另一方面,现有的人力资本又有数量、质量欠缺,我们就不能不思考中国人力资本的培养使用体制了。首先是教育对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虽然数量上去了,但是质量上不去,大学生的工资不如农民工不是大学生的无能,而是中国教育制度的欠缺。另外的问题是,我们即便能培养出一些能创新的人才,但却还没有学会如何使用,我们对个性化的、超常型的、往往对行政权威或学术权威提出挑战、面向未来的人才有多少体制机制的容纳度?关系本位的文化氛围给创新者多少创新的尊严感、荣誉感和稳定预期,加上在贷款融资、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滞后,容易导致创新畏难心态,既然创新畏难普遍存在,那么,找一个稳妥的工作就是首选,即便工资低一些。
在当前中国体制转型的阶段,看问题可能需要看得层面多一些,看得深一些,才能看到问题存在的根源,这样才能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待大学生工资与农民工工资的关系问题就是这样。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10-09/113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