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首届建筑业农民工歌手大赛”正在火热进行,目前初赛阶段比赛已经结束。据了解,参加这次大赛的农民工中,80后占了大多数。在大赛舞台上,他们尽情挥洒着青春的活力。他们的表演新颖,风格独特,极具个性和时代感。评委会的一位评委说:“这些80后的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很不一样,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思维方式,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他们已经成为我们城市中一个极具‘集体性格’的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津工作的农民工约有100万。近年来,“二代农民工”——80后甚至90后农民工更是不断涌入津城,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与“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在行业选择、生活方式、思想认识、未来规划等方面都已经明显不同。“一方面,他们与‘一代农民工’一样用自己的劳动推动天津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所服务的城市也在影响着他们。他们的生活方式在变,他们思维方式也在变。可以说,‘二代农民工’是游走在城市与乡村边缘的一群人,他们是时代转型和城市发展进程中一个真实的写照。”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的詹宁教授说。
写真——穿着时髦、听MP3、写博客、吃洋快餐、不会种田……在“天津市首届建筑业农民工歌手大赛”报名阶段,记者在现场遇到几位前来报名的80后农民工,他们年龄都在25岁左右。与以前农民工留给人们的印象不同,他们的穿着和发型都挺时髦,如果走在街上不说话,你很可能把他们当成了津城的小伙。
在填写报名表时,来自邢台的23岁小伙子曾庆林填报的参赛曲目是《We are ready》,这是一首去年很流行的奥运歌曲。小曾说,自己从小就爱听流行歌,上学时还参加过校园歌手大赛。前年生日时,他特意买了部MP3,每天收工回到住处,其都要听着歌入眠。
像小曾他们这样穿着时髦、听MP3的80后农民工并不少见。南开区一家装修公司的经理称,目前他们公司有80后农民工60多人。“脱下工作服,这些小伙子与城里的年轻人没什么不一样。每当完成了一个工程,他们常常会一起去饭店‘撮一顿’庆祝,一顿饭花上四五百元很正常。”
在该公司打工的小高也证实了经理的说法:“我们业余生活也很丰富,有时去网吧,有时去‘cinema’或旱冰场。基本上每个月要去吃肯德基或麦当劳,就当是慰劳自己。我有时也写博客,QQ空间的日志现在每周都要更新。”
在记者接触的大部分80后农民工中,他们几乎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很少或从不干农活。对于这些生长在农村的年轻人而言,干农活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可是他们中的许多已经远离农田。小高说,他上初中时就寄宿在镇里的学校,周末才回家。高中毕业后,他就来天津打工了。“已经很多年没摸过锄头了,我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家的地里种了什么。对这些我也不是很关心,只是打电话时偶尔问问收成什么的。”
愿望——努力工作,留在城里这几天,秋老虎发威。午后的津城,气温都在35摄氏度以上。
13日中午,在红桥区某建筑工地上,刚刚吃过午饭的隋凤来正在帐篷下纳凉。27岁的小隋已在天津生活了5年,聊天时,偶尔还能说上几句味道挺正的“天津话”。
“我在天津的工地上干了5年。刚来那会儿,我并不想再像村里那些大人们一样还当建筑工人,可是别的活都不太好找,所以就一直在工地上干到了今天。我可为天津的不少高楼添过砖加过瓦!前几天去天大看表妹,我特意指着一座新楼跟她说‘这楼是我盖的’。”谈起自己的工作,隋凤来特别骄傲。
和工地上的大多数“老人”相比,小隋算是比较年轻的一个。不过,他的能力一点都不逊色。“我来天津的第二年就参加了一个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班,培训的工种是塔式起重司机和测量放线工。培训后,我有了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有了这个证书,我就是‘人才’了,到哪个施工队去人家都愿意用我。”小隋说。
谈到未来的打算,隋凤来说,自己不打算回乡下了。“我们父辈出来打工的,近几年都陆续回家了。不过,村里出来的年轻人没一个愿意回去的。我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我现在的愿望就是再多赚点钱,有时间上技校再学点技术,充充电,赚够了钱在这里买个房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8-14/112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