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区县看,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企业户数排名前三位的区县分别是渝北195户、沙坪坝191户、开县188户;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人数排名前三位的区县分别是渝北1771人、开县1257人、九龙坡1131人。
——二、三产业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数量基本持平。2009年上半年,第一、二、三产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人数之比为7.97:44.9:47.13,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据的份额基本持平。占比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30.07%、批发和零售业17.07%、建筑业11.36%。
——有限责任公司是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主力军”。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相对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而言,其投资规模较大,所需从业人员也相对较多,特别是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公司吸纳的返乡农民工数量较为可观。2009年上半年,吸纳了返乡农民工就业的2487户各类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1940户、吸纳18623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分别占总数的78.01%、85.89%;个人独资企业505户、吸纳2304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分别占总数的20.3%、10.63%;普通合伙企业42户、吸纳754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分别占总数的1.69%、3.48%。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市地处内陆,经济外向度不高,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不明显,但由于我市农业人口比重较高,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较大,外出务工、发展劳务经济一直是我市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主要抓手。因此,金融危机对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加工企业的冲击必然导致大量渝籍农民工返乡回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一)创业能力较差。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全市778万农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总数的85%,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因此,不少返乡农民工在选择投资项目、寻找市场定位、确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足,很可能误入不适宜的行业或领域,最终导致创业失败。有的创业者即使顺利度过了创业初期,也容易因为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难以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甚至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二)创业资本不足。自主创业首要的是资金问题。目前,由于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依靠打工积累或者亲友借贷等方式自筹资金,数量和来源都很有限。现行的金融体制和返乡农民工自身条件决定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几乎很少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受资金条件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往往容易选择对资金需求量较低的小餐饮、小商贸、小加工,而这些行业的技术含量普通较低,进入门槛也很低,导致供过于求,竞争激烈,严重影响了创业成功率。
(三)扶持力度不够。目前,涉及返乡农民工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方方面面已有不少,但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返乡农民工是否选择自主创业,主要还是基于自身条件和对市场前景的判断,政策好不好不是农民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二是政策本身力度不够,含金量不高,激发农民工创业的作用有限;三是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工知晓度不高;四是一些政策的操作性、配套性不强,手续比较繁琐,农民工难以享受或嫌麻烦不愿享受;五是基层落实政策的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使一些政策停留在纸面上。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政策效应的发挥,另一方面也造成相关统计数据不准确,使党委、政府难以掌握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真实情况。
(四)就业能力偏低。据统计,全市778万农民工中,受过各种培训的仅有174万人,占总数的22%左右,其中持有各类技能资格证的更少。而且这次农民工返乡潮中,返乡的主要是在一些中小企业从事简单劳动的农民工,而在大中型企业就业、经过培训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同时,全市农民工年龄结构也不占优势,数据表明,全市农民工中年龄在30岁至45岁者有421万人,占54%。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农民工,其竞争意识、进取意识都有所减退,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五)就业意愿不强。部分返乡农民工在沿海打工时,工资待遇相对较好,开了眼界、见了世面。返乡后,对一些工作条件较差、工作强度较大或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岗位缺乏兴趣,更不愿意重新从事农业生产。少数返乡农民工宁愿在家打麻将,也不愿选择打工就业,形成一方面大批返乡农民工没有工作,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招不到工的景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7-21/11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