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重庆09年上半年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情况综合分析

网友投稿  2009-07-21  互联网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大批外出务工的农民返乡回流,使我市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出台了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就业的政策措施,各相关部门也纷纷立足职能,大力支持、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就业,有力地缓解了农民工返乡压力。

  一、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情况综述
  (一)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情况及特点
  根据工商部门掌握的情况,2009年上半年,共有4739名返乡农民工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自主创业,并带动14121人就业。其中,1023名返乡农民工选择创办私营企业,新设私营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587户,注册资本总额35409.4万元,带动7453人就业;3716名返乡农民工选择申办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13995.62万元,带动6668人就业。
  ——返乡农民工创业主要集中在“一圈”地区。2009年上半年,返乡农民工在“一圈”创业的有2564人,占总数的54.1%;创办市场主体2249户、资金28403.09万元、带动就业7160人,分别占总数的52.27%、57.49%、50.7%。在“渝东北”创业的有1672人,占总数的35.28%;创办市场主体1583户、资金16207.56万元、带动就业5538人,分别占总数的36.79%、32.81%、39.22%。在“渝东南”创业的有503人,占总数的10.62%;创办市场主体471户、资金4794.37万元、带动就业1423人,分别占总数的10.94%、9.7%、10.08%。
  从各区县看,返乡农民工创业人数排名前三位的区县分别是开县681人、永川524人、万州403人;返乡农民工创办市场主体排名前三位的区县分别是开县672户、永川515户、南川395户;返乡农民工创业投资额排名前三位的区县分别是开县4493.61万元、渝北3583.9万元、高新园3249万元;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人数排名前三位的区县分别是开县1690人、云阳1071人、万州988人。
  ——返乡农民工创业以第三产业为主。2009年上半年,返乡农民工创办市场主体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户数之比为5.81:11.71:82.48,高度集中于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64.47%、制造业10.0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62%。其中,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情况不尽相同。
  私营企业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户数之比为14.99:32.37:52.64,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据的份额基本持平。占比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24.19%、批发和零售业22.83%、农林牧渔业14.99%。
  个体工商户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户数之比为4.36:8.45:87.19,第三产业占据的份额远远高于第一、二产业,体现了个体工商户以从事零售业、服务性产业为主的固有特点。占比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71.0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45%、制造业7.83%。
  ——返乡农民工创业规模普遍较小。2009年上半年,4739名返乡农民工投资49405.02万元创办4303户市场主体,人均投资10.43万元、户均资金11.48万元。鉴于部分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返乡农民工与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设立,因此返乡农民工的人均投资额还达不到上述数字。其中,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规模状况不尽相同。
  1023名返乡农民工投资35409.4万元创办587户私营企业,人均投资34.61万元、户均注册资本(金)60.32万元,远远低于167.65万元的我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金)水平。其中,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下有126户,10—100万元有370户,100—500万元有79户,500万元以上有12户。
  3716名返乡农民工投资13995.62万元创办3716户个体工商户,人均投资和户均资金3.77万元,与全市个体工商户平均资金数额基本持平。其中,资金1万元以下有1062户,1—10万元有2350户,10—100万元有297户,100万元以上有7户。
  ——返乡农民工把申办个体工商户作为首选创业形式。由于个体工商户在优惠政策、创业门槛等方面的诸多优势,返乡农民工纷纷将设立个体工商户作为了创业的首选。2009年上半年,在返乡农民工创办的4303户各类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3716户、占总数的86.36%,有限责任公司473户、占总数的10.99%,个人独资企业106户、占总数的2.46%,普通合伙企业8户,占总数的0.19%。

  (二)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及特点
  通过工商年检资料测算,2009年上半年,共有2487户私营企业吸纳21681名返乡农民工就业。
  ——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以“一圈”企业为主。2009年上半年,“一圈”有1778户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15139人,分别占总数的71.49%、69.83%。“渝东北”有581户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5466人,分别占总数的23.36%、25.21%。 “渝东南”有128户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1076人,分别占总数的5.15%、4.96%。
  从各区县看,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企业户数排名前三位的区县分别是渝北195户、沙坪坝191户、开县188户;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人数排名前三位的区县分别是渝北1771人、开县1257人、九龙坡1131人。
  ——二、三产业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数量基本持平。2009年上半年,第一、二、三产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人数之比为7.97:44.9:47.13,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据的份额基本持平。占比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30.07%、批发和零售业17.07%、建筑业11.36%。
  ——有限责任公司是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主力军”。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相对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而言,其投资规模较大,所需从业人员也相对较多,特别是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公司吸纳的返乡农民工数量较为可观。2009年上半年,吸纳了返乡农民工就业的2487户各类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1940户、吸纳18623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分别占总数的78.01%、85.89%;个人独资企业505户、吸纳2304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分别占总数的20.3%、10.63%;普通合伙企业42户、吸纳754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分别占总数的1.69%、3.48%。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市地处内陆,经济外向度不高,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不明显,但由于我市农业人口比重较高,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较大,外出务工、发展劳务经济一直是我市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主要抓手。因此,金融危机对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加工企业的冲击必然导致大量渝籍农民工返乡回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一)创业能力较差。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全市778万农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总数的85%,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因此,不少返乡农民工在选择投资项目、寻找市场定位、确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足,很可能误入不适宜的行业或领域,最终导致创业失败。有的创业者即使顺利度过了创业初期,也容易因为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难以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甚至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二)创业资本不足。自主创业首要的是资金问题。目前,由于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依靠打工积累或者亲友借贷等方式自筹资金,数量和来源都很有限。现行的金融体制和返乡农民工自身条件决定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几乎很少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受资金条件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往往容易选择对资金需求量较低的小餐饮、小商贸、小加工,而这些行业的技术含量普通较低,进入门槛也很低,导致供过于求,竞争激烈,严重影响了创业成功率。
  (三)扶持力度不够。目前,涉及返乡农民工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方方面面已有不少,但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返乡农民工是否选择自主创业,主要还是基于自身条件和对市场前景的判断,政策好不好不是农民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二是政策本身力度不够,含金量不高,激发农民工创业的作用有限;三是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工知晓度不高;四是一些政策的操作性、配套性不强,手续比较繁琐,农民工难以享受或嫌麻烦不愿享受;五是基层落实政策的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使一些政策停留在纸面上。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政策效应的发挥,另一方面也造成相关统计数据不准确,使党委、政府难以掌握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真实情况。
  (四)就业能力偏低。据统计,全市778万农民工中,受过各种培训的仅有174万人,占总数的22%左右,其中持有各类技能资格证的更少。而且这次农民工返乡潮中,返乡的主要是在一些中小企业从事简单劳动的农民工,而在大中型企业就业、经过培训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同时,全市农民工年龄结构也不占优势,数据表明,全市农民工中年龄在30岁至45岁者有421万人,占54%。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农民工,其竞争意识、进取意识都有所减退,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五)就业意愿不强。部分返乡农民工在沿海打工时,工资待遇相对较好,开了眼界、见了世面。返乡后,对一些工作条件较差、工作强度较大或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岗位缺乏兴趣,更不愿意重新从事农业生产。少数返乡农民工宁愿在家打麻将,也不愿选择打工就业,形成一方面大批返乡农民工没有工作,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招不到工的景象。

  三、帮扶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创业培训,增强创业能力。采取“政府牵头、部门协作、费用全免”的方式,积极构建“部门+职校”的农民工创业培训模式,以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的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形成政府统筹,部门配合,职校承接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长效机制。工商部门还应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创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帮助农民工到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进行实地学习锻炼,增加其管理知识,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
  (二)夯实信息平台,强化信息服务。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在就业者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中,经常出现用人单位找不到需要的人才,而有相关技能的就业者找不到用人单位的“两难”情况。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相互协作,把搭建就业信息交流平台与“送岗位、送信息、送政策下乡活动”相结合,切实做好劳动力资源信息、职业培训资源信息和用工需求信息的对接,促进返乡农民工顺利就业。
  (三)拓宽融资渠道,扶持返乡创业。返乡农民工能否创得起业,最关键就在于是否有资金支持;创业成功后,企业是否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也需要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支撑。要做到“创业一个、成功一个、发展一个”,各级政府应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协调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对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返乡农民工在贷款担保、贴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要增强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能力,扩大担保覆盖面,从快、从优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资金需求。工商部门应立足职能,通过支持各类投融资服务企业规范发展,开展动产抵押登记、股权质押登记等服务,拓展返乡农民工融资渠道,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
  (四)改善政策环境,发挥政策效应。一是进一步梳理、调整、完善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就业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含金量,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操作性、配套性,使相关政策真正成为推动农民工创业的强大动力。二是强化政策宣传,把相关政策措施编印成册,利用村镇、社区等窗口平台广为宣传,激发农民工的创业热情。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相关职能部门应开辟返乡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发挥指导帮扶作用。如在返乡农民工可由劳动部门统一免费发放《返乡农民工证》,作为享受优惠政策的身份认定依据。四是强化考核督察,促使各职能部门、各区县、各乡镇政府真正把解决返乡农民工问题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落到实处。
【重庆市政府网】
引用或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明确标注“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7-21/11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