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再造农民工 中山计划3年培训140万外来工




  但随着中山外来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启动,所有外来工都参加免费培训将成为现实。

  2 为何而来?

  王新会发现,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存在两个极端:一些人迫切希望知识改变命运,一些人则是滥竽充数

  早晨7时过后,游龙基地的校园逐渐变热闹起来。以怎样的方式度过这里的一天,全看心态。

  为准备即将到来的电工考核,陈观来适当地将睡眠时间缩短了。对于42岁的他,这场考核意义非同小可。“以后就算不去打工,也可以自己开个小厂,自己操作。”他说。

  2000年,陈观来在古镇开了一家小型的注塑厂,产品一直销往美国。2005年,出口美国产品的标准一下子提高了,陈观来生产的产品成了“不合格”。堆积如山的产品,让陈观来因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关停工厂。这一次破产,让陈观来感到了技术的重要性。

  此后的几年里,陈观来也尝试过打工。但“东山再起”的梦想一直在他脑海中酝酿着。42岁的陈观。来,在所有200余名学生当中,年纪最大。年龄不同,心态也不一样。

  和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接触后,王新会发现,这一群体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年纪稍大的社会人员,由于肩上的责任较大,他们迫切希望用知识来改变贫困的现状。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比较用心学习相关知识,基本能掌握课堂内容。二是尚未涉足社会的青年,他们或是亲朋好友强迫而来的,或抱着一股好奇心而来。结果发现并没有想象中“好玩”,或中途打退堂鼓,或滥竽充数,蒙骗过关。

  让游龙基地技能培训中心的肖赞老师感到无奈的是,有时候一堂课还未上完,课室后面的几张桌子就空了,或出去抽烟,或提前吃饭了。课余时间,学生喝酒闹事的事时有发生。

  “如果抱着学本领的态度而来,是可以学到东西的。”肖赞在平时工作中发现,一些学生在课后甚至追着老师提问。培训期结束后,一些学生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常常致电自己的老师请教。

  3 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背景下,外来工素质提升工程是必要且可行的

  金融危机到来后,在大多企业都想方设法“节衣缩食”之时,中山顶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却忙着为所有的600多名员工开展培训。

  “现在生产量少了一些,我们组织一些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待经济形势好转后,形成我们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公司副总裁黄玉泉对记者说。

  长期从事培训工作的王新会说,平时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其实就是给他们的工作设定一个规范,按规范来开展工作。“市场上之所以流出一些不合格产品,就是由于员工技术不过关而操作失误造成的。”王新会表示:“人才的提升是企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相关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8年。如果把受教育时间提高到9年,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个人回报率将提高8%;完成高中教育,教育收益提高21.1%;再接受1年大专及以上教育,教育收益提高32.2%。

  从这一系列换算中可以窥见,人才和产业二者紧密关联。“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背景下,中山提出的外来工素质提升工程是必要可行的。”智通人才连锁中山分公司副总经理吴广省说。他认为,这系列培训应结合中山产业结构来开展,在抓实用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抓基础教育,扩大适用面,完善升级培训体系,把应对危机的非常措施常态化,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石。

  吴广省同时表示,目前中山部分企业尚未认识到员工培训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所具有的长效性,缺乏参与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必须依靠人才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适应科技进步对生产过程及劳动力素质结构的要求变化,加大企业教育包括职工培训的力度,以获得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效益。

  中山高级技工学校下一步将打算和企业开展合作,在提前协商好的基础上,下到企业去开展培训。或在培训基地开展一些晚上培训班、周末班等,方便在职人员能参与培训。目前,由茂名等地输入中山的外来工,已提前在当地参与有针对性的培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中山 群体 技能培训 寒流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