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劳务经济,特别是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积极推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分散型短期输出向有组织长期稳定输出转变的重大决策,全省劳务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践证明,劳务输转已成为甘肃省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甘肃是内陆省份,自然条件差,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不仅是促进农民多渠道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明确劳务经济“一二三”的工作思路,即紧盯“一个目标”,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劳务经济的主要目标,按照“人要出去,钱要回来”的工作要求,扩大劳务输转规模,提高劳务输转质量,增加劳务经济收入;继续推动“两个转变”,推动全省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分散短期输出向有组织长期稳定输出转变,在转变甘肃省劳务经济结构,强化输出技能培训,推动有组织输转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三个提高”,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工作制度,全面提高甘肃省劳务输出的组织率、技能培训率和就业稳定率。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劳动力素质决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和价格。要把强化技能培训作为发展劳务经济的首要任务,有效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开展高、中、低多层次技能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要努力促进农民工技能培训与农民群众的需求、市场需求、输转就业和当地资源相结合,引导农民自主参加培训,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培训,大力推行订单式、校企联合和定向培训,积极探索适合于农民工的技能鉴定办法,试行单项技能证书,增强培训的自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培训质量,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强化政府推动,提高组织化程度。要坚持市场引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向省外境外组织输转与就地就近转移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在劳务输转中的组织引导作用,加强有组织输转工作。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规范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流向和秩序,努力做到有需即供、有求即应、有务即劳。加强劳务基地建设,放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开辟新的劳务基地,建立遍布全国、通向世界的劳务基地网络。加强劳务协作,积极进行劳务推介,大力发展订单劳务,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大批量、有组织输转就业。

  强化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要突出地域特色,建立品牌优势。要培育劳务品牌,组织全省劳务品牌评选创建活动,对各地工商注册和建筑施工、保姆、“拾花工”等市场认可、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劳务品牌以及职业工种,进行重点扶持,做大做强;要加强品牌宣传,进行商标注册,树立品牌形象,推广创建经验,变一般输出为特色化输出,努力形成一地一品的良好格局;要保护劳务品牌,维护知名品牌的市场信誉,真正使甘肃劳务在市场上叫得响、立得住、信得过。

  强化维权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政府要当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大保姆”,积极做好农民工工作,为外出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要全面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抓紧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加快建立农民工大病医疗和工伤保险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制度,采取向劳务输出基地派驻劳务大使,选派乡镇干部、劳务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带队驻点、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城市设立劳务管理处和在务工企业派驻管理代表等方式,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跟踪管理服务。要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援助,组织专项检查,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强化返乡创业,提高劳务经济产业化程度。要把返乡创业作为延伸劳务经济发展链条,提升劳务经济质量的突破口,组织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继续开展返乡创业带头人巡回宣讲活动,鼓励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强创业指导,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兴办二、三产业。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尽快培养一批善协调、懂管理、会经营的创业带头人。研究制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信贷倾斜和资金扶持的有关政策,在税收、收费、用地、用工等方面给予优惠,尽快建成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特色产业,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甘肃省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技能培训 劳务输转 相结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