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人才需求与大学毕业生总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趋势有什么特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键在哪里?在2007年12月底举办的“北京第二届大学生就业论坛”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杨河清发布了他主持的“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课题的部分内容,涉及了以上问题。
论坛由北京市人事局主办,北京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会和大学生杂志社共同承办。来自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及用人单位的代表就人们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讨。
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大学毕业生远远不够
“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课题共发放问卷1700份,调查对象涉及近百所大学的毕业生和近百家在京的用人单位。
数据分析以2002年的毕业生数量为基点,这届学生是高校扩招前的最后一届毕业生。当时全国的高校毕业生是145万人,北京有7.7万人;到了2006年,全国的高校毕业生是413万人,北京是17.5万人;2007年,北京的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20.3万人,全国突破了500万人。
杨河清教授说,2006年全国有大学毕业生413万人,但是按照人事部调查的情况来看,需求量只有166.5万人,求人倍率只有0.4。这样一种求人倍率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006年,全国大学生的一次就业率是81.7%,北京市是90%。
那么是我国的大学生多了吗?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仅占总人口的5.18%,而发达国家占20%以上。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800美元左右时,需要10%左右的大专以上人才,绝对数是1.4亿人。现在我们这个数字是6300多万,2020年要比现在增加7000多万。也就是说,从现在到2020年,我们年均需要增加600万左右大专以上的毕业生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另外,《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2000万人。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数量远远不足。
北京对大专生的需求急剧增加
杨河清教授把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归为五个:
第一,高校急速地、大幅度地扩招,造成了当前的困难。第二,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连续几年保持在10%左右。对大学生吸收能力最强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应该是积极的。第三,用人单位的取向,也就是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需要多少。第四,高等教育的结构是否合理,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就目前看,社会的共识是它的结构不太合理。第五,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课题组通过一些数据,分析了北京地区2003~2007年对大学毕业生的类别需求。分析显示,对研究生的需求总量是最少的,对本科生的需求总量是最大的。不过,2007年,对大专生也就是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主体部分,北京市的需求急剧增加。吸收大学毕业生主要是由企业完成的,因此对学生的培养也应该更多地面向企业。
政府和大学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对于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杨河清教授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为据,提出了一些建议。杨河清教授说,从国际上看,政府的调控、高校有力的就业指导在毕业生的就业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美国的劳工部设有劳工统计局,主要职能就是收集不同时期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的要求等数据,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统计结果通过上网和发行出版物的方式向全社会公布,为政府决策和个人择业提供参考依据。美国的劳工统计局还根据这些数据编撰《岗位需求手册》,很受美国大学生的欢迎,几乎人手一册。美国的高校有非常充分的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权力,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来改变专业和课程的设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8-01-03/108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