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重庆市:做好农村劳务开发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关于重庆市农村劳务开发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重庆市是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特殊直辖市。全市农业人口占74.2%,农村的富余劳动力90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6%。针对这种情况,重庆市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提出要把劳动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2006年又提出把劳务经济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经济”,在发展劳务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政府与市场联动,扩大劳务输出规模;通过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农民转移就业到转移人口转变;通过支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铸造农村能人;通过引导土地流转等政策,促进农业发展,重庆市的实践对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重庆市农村劳务开发工作基本情况

  重庆市不断加大农村劳务开发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情况 2000年—2006年,重庆市接受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达116万人,共培训农村劳动力65.8万人,占培训总数的56.7%;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由401.8万人增加到706.3万人,年均增长12.6%,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比重由29.6%提高到51.7%。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点 重庆市转移就业发展趋势集中体现在“五化”上。一是输出方式多样化。通过各级政府和部门、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以及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等组织转移的约占35%;通过农民自组织、自管理转移的约占62%;个人外出“闯”的约占3%。二是转移行业非农化。到2006年底,重庆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672.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95.3%。三是就业分布区域化。农民外出务工地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等东部经济发达城市或地区,逐年向东北、西北、中部和西南其他省区扩散。四是外出群体年轻化。转移就业人群中,30岁以下的约占转移总数43.7%,31岁—40岁的约占34.8%,41岁以上的占21.5%。

  农村劳务开发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2000年—2006年,劳务总收入由133.2亿元增加到283.1亿元,年均增长18.8%。二是促进了农民素质提升,带动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使外出务工农民的工资水平、工作适应力、工作满意感都有了较大提升。三是促进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四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形成。

  重庆市农村劳务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

  2004年以来,重庆市农村劳务开发工作始终坚持“政府促进,市场运作,部门服务,农民受益”的原则,按照“135”的基本思路推进工作。即,实现一个目标:每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示范性培训20万人;构建三大系统:劳动力资源调查系统、技能培训系统、组织输出系统;落实五项政策:培训补助、输出奖励、费用减免、权益保障和回乡创业等优惠扶持政策。着力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强化技能培训 依托全市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一是坚持市场运作,强化订单培训。大力开展“校企结合、校校联合”等模式的订单培训,2004年—2006年共完成订单培训58.45万人,培训就业率达98%。二是突出技能提高,主抓中长期培训。采取长期、中期、短期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向长期培训过渡。三是注重特色培训,打造品牌劳务。目前,重庆的“重庆师傅”、“富侨保健”、“石龙技工”、“重庆月嫂”、“黔江港务装卸”、“三峡服装”、“巫山建工”等已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劳务品牌。

  坚持市场引导,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加大对劳务中介组织、农村劳务经纪人,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育扶持力度,一批劳务市场主体逐步发展壮大。重庆市正在实施的农村劳务经纪人培训工程,计划每年培训劳务经纪人2000人,五年培训1万名经纪人,实现每村1名经纪人的目标。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度建设 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规范化管理。通过简化进城务工农民的办证手续,实行除居民身份证外的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式”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地建立起进城务工农民的基础档案。二是人性化服务。在务工农民相对集中的地区,开办“农民工公寓”,为1.3万农民工提供了廉租住房;对随农民工进城的学龄子女指定学校就近入学,享受城镇居民子女入学同等待遇;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系统的计生卫生服务。三是完善社保政策。今年5月重庆市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作出具体规定。四是组织化维权。加大劳动维权力度。逐步落实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建筑领域工资保证金制度。建立了法律援助协作机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相结合 强化 外出务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