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农机齐上阵 夏粮夺丰收


张庆忠的这笔账得到泰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郑建渠的认同。郑建渠从2009年泰州市开始推广大面积秸秆还田以来,一直监测土壤质量的变化。根据他的测算,实施秸秆还田后的土壤含水量提高了30%,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8g/kg,小麦增产超过5%。“最关键的是秸秆还田后,土壤质量提高了,能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从而更好地提高粮食作物的品质和安全性。”郑建渠形象地把秸秆还田称为“藏粮于田”。

“原先我们搞秸秆还田,初衷是为了防止秸秆焚烧,没想到秸秆还田之后土壤变肥了,产量也高了,真是一举多得啊!”扬州市农机局副局长殷立松说。而老百姓们更是形象地把秸秆还田的好处总结为:上利天,下利地,中间利空气。

为了鼓励秸秆还田,除了补贴购置秸秆还田机以外,江苏省对于秸秆还田实行作业补助,部分市县还叠加补贴,每亩作业补贴能达到45—50元,农户基本上不用自己掏钱就能完成秸秆还田,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今年江苏省安排了8.4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预计全省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将超过2600万亩,全省65%以上的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将由农机服务组织完成。”江苏省农机局局长沈建辉说。

“不过秸秆还田也并不是能随随便便完成的一道工序,必须保证作业质量,才会让秸秆完全腐熟,不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扬州市邗江区的种粮大户徐大中告诉记者。经过江苏省各级农机部门的不断探索发现,秸秆还田深度必须达到12cm以下,才能保证下茬作物不受影响。“所以夏收作业后保证秸秆还田技术的到位率成为了农机部门宣传培训的重点。”殷立松说。

刀客”转型搞起规模种植

江苏扬州市的厨刀、修脚刀、剃头刀,曾经闻名天下。不过也许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从十多年前开始,扬州还出现了第四把远近驰名的刀,那就是扬州的“割刀”。所谓“割刀”,就是专指联合收割机的割刀。

地处东部发达地区的扬州,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早,头脑灵活的扬州人很早就开始了驾驶联合收割机走南闯北跨区机收的淘金之旅。从南到北,一年能在外干六七个月的活儿。由于技术好讲信用,一传十、十传百,渐渐扬州“割刀”声明远播。顶峰时期,仅江都区就有近两千台联合收割机外出跨区作业。

然而如今,曾经在跨区作业市场上纵横驰骋的扬州“刀客”却越来越少见,他们都去哪儿了呢?

6月1日,在扬州市江都区峰瑞农机合作社里,烘干机正轰轰作响;另一边,育秧流水线上正以每小时800盘的速度生产着秧盘……合作社理事长李雪峰告诉记者:“趁着这两天放晴,我赶紧把麦子都‘抢’了回来,烘干后就能卖了。接着育秧插秧的活儿还多着呢!”

李雪峰曾经也是一位走南闯北的“刀客”。2013年,李雪峰回到家乡流转了1800亩土地,搞起了全程机械化生产。收入比跨区机收时翻了番。

“说实话,跨区作业赚的都是辛苦钱。哪像现在,在家守着老婆孩子,用机械搞规模化种植,赚得比以前还多!”李雪峰有感而发。

许桥村的景传来原来也是外出跨区作业机手。同样是在2013年,景传来回家流转了1200多亩土地种植粮食。原来凭着2台收割机走南闯北的景传来,如今拥有收割机、大马力拖拉机、乘坐式插秧机等各类农机具20多台(套),每年种植稻麦两季作物,纯收入可达40万元以上,是跨区作业年收入的3倍。“种粮食只有搞规模化才能有赚头!”景传来认准了这条路。

三元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周昌松虽然还没有完全放弃外出跨区作业,但是外出作业范围已经越来越小。合作社流转的1000多亩地才是他关注的重点。“以前都是外出帮别人干,现在是为自己干,当然更要下工夫了!”周昌松说。

“这些年来,扬州市传统意义上行程上千公里的跨区机收已经越来越少了。机手们跨区作业的半径逐渐变小,基本上都是跨县跨市、相互补缺式的农机跨区作业。机手们也不再盲目外出,订单服务成为了他们的新常态。”扬州市农机局副局长殷立松告诉记者,“可以说,现在扬州机手们跨区作业的半径小了,但是内容拓展了。原来都是搞机收,如今除了机收,机插、育秧、植保等等都成为跨区农机作业的新亮点。”

单打独斗仍有市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小麦 联合收割机 综合利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