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农机创富先锋什么样?


:郭子超

导读

在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的今天,行业资深专家会从怎样的角度判断农机合作社是否优秀?安徽省农机协会会长郭子超给了我们答案。

作为行业资深专家,郭子超列出了26个调查提纲,围绕着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构成,以及土地流转、如何种地、如何分配等问题进行调研。做过记者的他又以细腻、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安徽省全椒县汊河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早就听说全椒县汊河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得不错。合作社里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3台,联合收割机69台,插秧机13台,播种机、开沟机等配套农机具240多台,流转土地13700亩,社员106户,每年农机作业7万亩,去年全社纯收入524万元。这个合作社被当地称为农机创富先锋,2012年先后被省农机局和农业部命名为示范社。

前不久我慕名来这里调查。列出了26个调查提纲,主要围绕着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构成、土地是怎么流转的?地是怎么种的?内部是如何分配的等问题进行调研。我们先后与合作社成员及村干部、土地被流转的农户进行了座谈。

带头人喻圣林:创富也创发展

说起合作社,大家都是一脸的兴奋,翘起大拇指,异口同声地称赞理事长喻圣林,说他是名符其实的创富先锋。

介绍合作社,不能不先介绍理事长喻圣林。他坐在我的对面,看上去一脸的憨厚,言谈举止,不失精明,看得出他既能吃苦,又善于谋划。与喻圣林的交谈是从他购买第一台联合收割机开始的。那是1988年,他初中刚毕业,便跟着父母料理家里承包的几十亩农田。有文化的年青人喜欢梦想,他不甘心像先辈那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繁重劳动,梦想着机械化,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那年小麦成熟的时候,村里人都在磨镰,准备收获成熟的麦子。就在这时,江苏省洪泽县的几位农民开着联合收割机来这里跨区机收,每亩30元。当时的汊河村只拥有小型拖拉机,没有大型联合收割机。村里来了收割机,人们争先恐后地请收割机收麦。一望无际黄橙橙的麦浪转眼变成金灿灿的麦粒,从收割机里吐出来,装车运往晒场。

当年繁忙的“三夏”比往年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喻圣林跟着收割机忙前忙后。帮着干,跟着学。人们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一连几天,他看出了门道,一台联合收割机帮别人收割,一天收入上千元,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农业机械成了创富先锋。喻圣林从跨区机收师傅那知道,买一台联合收割机六七万元,既能收麦,又能收稻,既能在本地用,又可以开到外地搞跨区作业,往少里说,一年能挣个头十万。喻圣林感到了强烈的震撼,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下决心要买一台收割机,搞跨区机收。他父亲觉得在理,不惜背债,筹借了六万块钱,父子俩跑到合肥买了一台桂林三号联合收割机。这台收割机成了当地第一台联合收割机,喻圣林成为当地第一个开收割机的人。他回忆说,收割机买回的第一年,收麦用了9天,割稻前后用了两个月,先是帮本村的人收割,后来逐步地跨出村,跨出乡,跨出县,又跨出省。他说,收获季节一到,周围的农民便骑着自行车来他家预约挂号。“三夏”季节最为繁忙,农民称为“抢收抢种”。喻圣林忙的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劳累换来了效益,收割机成了重要的致富工具。一台收割机一年挣了近八万元。全家人为之振奋,第二年又筹款买了两台,哥哥、姐夫,每人一台,农忙时请人帮工。到了2002年他家的收割机发展到13台。跨区机收,兄弟三人领队,走南闯北,哪里有活就到哪里干。作业的半径越来越远,名声越来越大。周围村民看到喻家兄弟购买联合收割机致富,不少人前来咨询请教,也购买收割机参加到跨区机收的行列。特别是喻圣林每年请的帮工,头一年的帮工,第二年准买机子跟着他干。村里的联合收割机每年增加五六台。县农机局长杨立栋说,全县的联合收割机就是这样带动发展起来的。

喻圣林成功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他的成功并不仅是因为他的快速致富,而是他带动一批人发展农业机械化,一起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喻圣林入了党,被省里命名为农机大户标兵。2012年,还被选为滁州市人大代表。

发展:离不开农机部门的有力支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联合收割机 土地 粮食 拖拉机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