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三代“麦客”一样情


初战告捷,尝到甜头的马兆星更坚定了做大跨区机收这块“蛋糕”的信心。随后的几年里,马兆星每年都增添一台联合收割机,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以从事小麦跨区机收为主的农机大户。由于马兆星能吃苦、脑子活、懂技术,收割的小麦损失小,脱粒净,渐渐也有了一些回头客,河南、安徽的许多农民都愿意找他的队伍收割小麦,而诸城的一些机手也愿意跟他一起南下。

2004年,山东省农机部门根据农业部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出台了跨区作业中介组织管理办法,对中介组织进行了规范。马兆星抓住时机,报名参加了诸城市组织的跨区作业中介组织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法律法规。随后,他就开始着手组建跨区机收作业“联合舰队”,积极向前几年他们一起跨区的同伴宣传有关政策,分析跨区作业发展趋势,他正式组建了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组织,并取得了农机管理部门的资格认证。

马兆星作业队拥有的都是大型先进的农业机械,同时,“马家军”给自己规定了收割小麦损失率不超过0.3%、破碎率不超过0.3%、含杂率不超过0.3%的标准。在跨区作业过程中,马家军都服从领队和当地农机部门的安排。因此,他们的作业队享有很高的声誉。

去年4月,马兆星带领的兆星跨区作业队被山东省农机局命名为“明星农机跨区作业队”。马兆星说:“‘明星’二字给俺们压力很大。既然是明星服务队,所作所为就要对得起这块牌子,不能给咱作业队抹黑。”

“现代麦客”的未来不是梦

而今,90后“麦客”马建祥老人的孙子马金伟驾驶着“福田谷神”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踏上了去河南、安徽、江苏的跨区作业征程。

马金伟虽然年龄小,如今却已经有着三四年的“机龄”。说起马金伟当上“麦客”的渊源,爷爷马建祥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误打误撞”。原来,由于近几年劳动力外出增加,周围村子里几千多亩地都交给老马家进行耕种收全程管理。他从小在农机轰隆声中耳濡目染,很早就学会了驾驶收割机。

马金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90后跨区作业能手,曾创造过当年购机、当年赚回成本的纪录。在父亲马兆星的影响下,马金伟早早地就喜欢上了农机这一行当,虽然年龄小,但通过几年来跟随父亲走南闯北,风里来、雨里去摸爬滚打的锤炼,对跨区作业也非常在行。“父子兵”分工协作、配合默契,明显比单机户效率高、收割质量好,这不仅让被服务的粮农高兴,也令许多单机作业农机户羡慕不已。

“抢收”对机手们来说争的就是时间,早一天赶到,就能早一天赚钱。今年,马金伟仿效“摩托化行军”机动方式,收割机全部采用物流托运,在最短时间内直达河南新野县参加机收会战。每台收割机的运输费是2000元,以往机手们都是开着收割机赶往河南,一路上油钱耗掉2500元,还要走上三天两夜,耽误时间不说,机器磨损也严重,不如雇车运送划算。“去年,我在跨区作业时就发现,老收割机50元一亩没人用,新机器70元一亩农民排成队;老式收割机虽然收割的技术没有问题,但“武器”不如人,收益甚微。今年,我投资11万多元购进了今年新款雷沃GE40收割机,具有收割速度快、切碎效果好、粮食损失率低等特点,并且安装了GPS面积测量仪和导航仪,农民都抢着用,而没装切碎器和GPS面积测量仪的联合收获机,外出跨区作业时只能当替补队员,坐冷板凳了。”马金伟伸着手指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一天最少也能收七八十亩麦子,好的时候一百多亩,平均一亩地按65元算,除去油钱和雇人费用,整个麦收下来至少能挣个4万多块钱,等秋天再收完玉米,加上农机补贴差不多可以换一台雷沃GE40了,这台机器效率高,关键是还更省油,保准两年就把本赚回来了……”马金伟告诉记者:“跨区作业虽然辛苦,但它是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和父亲靠着跨区作业每年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目前俺家已经拥有农机资产70多万元。”

“我家祖孙三代是‘麦客’。第一代是我爷爷,当年他‘走四方’,手持镰刀当‘麦客’,赚回了3间砖瓦房;第二代是我父亲,买了‘背负式’联合收割机,住上了小楼房;到了我这一代,驾驶着配置空调和高精度GPS面积测量仪的大型联合收割机跨区‘淘金’。这世上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可能再过几年,现有的这些机械又过时了,到时候先进到什么程度不敢说,但肯定比现在还要先进。”在阳光的照耀下,马金伟黝黑的脸庞上带着一丝狡黠和喜悦,眼睛里闪耀着对美好明天的企盼。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联合收割机 拖拉机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