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雷沃杯2012“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评选候选人事迹连载(四)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久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孙连久:

新时代的有为农民

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提起孙连久,很多人都说他搞大棚育秧挣了大钱。孙连久于2010年4月在唐山市注册了曹妃甸区久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2年半的辛苦经营和不懈的拼搏,使他完成了由普通种稻农工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致富能手、科技领头羊的跨越,2012年被评为唐山市劳动模范。目前,该合作社拥有300亩水稻工厂化育秧规模,2800亩的优质水稻种植基地,拥有大中型农机具50多台(套),有核心社员60名,一般社员210名,拥有固定资产650万元,年服务农户2000多户,经营纯收入520万元。

孙连久是河北省唐海县八农场小戟门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种地是他的职业和家庭收入来源,一直梦想着依靠勤劳种地实现发家致富。“现在虽说不愁吃穿,但人活着更要有个奔头”,正是这句朴实的话语,让他一直坚守着种粮致富这条道路,激励着他一次又一次地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如今的孙连久,又因第一个在唐海县尝试水稻大棚工厂化育秧,彻底解决了唐海水稻机插秧配套育秧不衔接的问题,成为了唐海农业战线上的知名人物。

2008年,在稻谷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他毅然通过跨场镇招标,承包下1000多亩稻田,签了30年的承包合同。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他先后投资购买了拖拉机、旋耕机、水稻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17台(套),在生产管理上采取统一育秧、插秧和水肥管理,使用低毒、高效农药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当年获得了每亩630公斤的好收成。

“要降低种植风险,就必须抱成团发展”。2010年春,在唐海县农牧局的支持下,他回家乡八农场小戟门村,以自己的1000亩耕地及150亩大棚育秧基地为基础,联络本村周围的农机户,以土地入股、农机具入股或劳力入股,成立了“唐海县久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唐海县现更名为“曹妃甸区”),建立了首个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基地,采取了“大棚工厂化育秧加机械插秧”的生产模式,当年春季就培育出了1.6万亩大田所需秧苗。2011年,孙连久再次增加投资,把自己的育秧大棚扩大到了297亩,建立了2个育秧基地。2011、2012年分别完成水稻工厂化育秧订单4万亩和5.7万亩,订单育秧和机插秧服务年获利280万元。

为了提高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在孙连久的倡导下,合作社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引导入社农户,种植优新品种,先后引进种植越光一号(日本)、津原E28(天津)、稻花香二号(黑龙江)优质米品种和盐丰47等高产品种,2011年仅订单种植越光一号品种规模就达1000亩,每公斤大米卖到了40多元;二是注册“金丰收”大米商标,打造合作社自有品牌;三是购置大中型机械,充实机械化能力。

在孙连久的久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带领下,曹妃甸区水稻生产步入了机械化种植、规模化作业、专业化服务的良性发展轨道,2012年该区完成水稻工厂化育秧838亩,机械化插秧率83.3%,机收率96.4%,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94%,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天合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明:

立志创业促发展 耕耘大地展宏图

姜明,1991年7月毕业于宁夏区农业机械化学校农机化管理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2009年8月,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平罗县实际的农机化全方位、多层次、规模化的经营新路子,他毅然离开宁夏回族自治区开罗县农机化中心推广站站长的岗位,联合本县农机具齐全、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机大户成立了平罗县天合农机专业合作社,使他从一名普通技术干部变成了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这几年在他精心管理和经营下,合作社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正朝着健康有序、规范高效的方向大步迈进。

2010年,合作社在自治区农机局指导下,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有序运行,显示了旺盛的活力。合作社成立以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项目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下,先后购置了打捆机、稻麦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割机、冬小麦播种机械、水稻插秧机、蔬菜移栽机等农业机械,建设工厂化育秧大棚20座,社员从建社初期的15人发展到271人,各类农机具的拥有量达到135台(套),固定资产达520多万元,年作业面积从5万亩发展到10万亩,服务能力从单一的耕种作业发展到能提供集收获、耕种、植保、土地深松、秸秆回收、水稻育插秧等一条龙作业的多功能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来未发生农机安全事故,2010-2011年连续两年被农牧厅农机局评为先进农机服务组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土地 农机具 农业生产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