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老农机的“三夏”窍门儿


李乐 何苗

目前山西小麦机收进入高峰期。截至6月17日,省内1000万亩小麦机收面积超过7成。在临汾市襄汾县,记者走访了该县在跨区机收中小有名气的同兴合作社和兰庆合作社。作为第一批“南征北战”的老跨区机手,他们对“三夏”作业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生意经。

看市场:老农机感受新变化

同兴合作社社长田同湘从1991年开始参加跨区作业,谈起如今跨区机收的变化,他感觉颇深。他说,当时的跨区机收主要由县农机局联系作业地区和组织作业队。1991年,老田在山西作业价格为15元/亩;1997年在河南的作业价格就达到了30-35元/亩。由于当时机具有限,出去跨区作业的每台收获机一作业季就能赚四五万元。“当时收割机没有现在这么多,走到哪收到哪,根本不用担心没有活。”老田说。

与过去由农机局组织跨区作业不同,如今的跨区作业已经市场化。老田坦言,质量战、服务战、信息战是跨区队伍之间要打好的几场大仗。“跨区机收成本不断增长,竞争日渐加剧的情况下,每支跨区队伍都应找出适合自己走的路子。”老田说,“从竞争中成长才能屹立不倒。”

当记者来到兰庆合作社时,合作社社长徐兰庆正忙着修理厂的事情。已经参加跨区机收十余年的他,今年第一次没有进行跨省作业。小麦收割机越来越多是他这几年对跨区机收最主要的印象。他还注意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机手倾向在本地作业或是在省内作业。今年兰庆合作社的四台收获机只去了运城作业。目前,兰庆合作社以每亩40元的价格作业了600亩,收入超过了2万元。徐兰庆说,去年到河南只挣了一万多,今年效益明显比去年好得多。“再过两三天襄汾县北部地区的麦子就要收割了,活儿已经联系好了。”老徐胸有成竹地说。

移重心:老机手有新办法

同兴合作社社长田同湘今年没有参加跨区机收,他坐镇家中做起了指挥调度工作,由儿子和孙子代替他披挂上阵。鉴于近年来跨区作业出现的种种变化,同兴合作社今年兵分两路,一队去河南小麦机收,一队去洪洞县进行玉米和大豆的复播作业。

据田同湘介绍,目前来看,去河南麦收的效益没有想象中好。前两天接到去河南作业机手的电话,出门14天才赚了1万多元,去年这个时候进账已经2万元了。据他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近两年小麦收割机增多。“以前出门起早贪黑的收麦子,有时候还经常通宵轮流作业,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没有活干。以前我们县一万亩麦子要收一个星期,现在只要三天就能收完。”二是油价上涨,但作业价格并没有上去。“今年油价上涨,本来农民都能接受作业价格上涨,去之前也都谈好了价格,但去后有些农民就反悔了,已经去了就不可能白走一趟。”三是劳动力价格上涨。今年雇佣一个机手每天工资150-200元不等,雇工成本增长。

而在本地作业的那支队伍情况要好得多,合作社一共派出了8台农机具,目前每台机具已经实现效益达8万元。“我们去作业的县有近5000亩的地需要复播,他们都是种粮大户。我们的队伍作业速度快、效率高,获得了他们的青睐。”老田说。

看来,在大多数人关注“夏收”之时,老田却将作业重心一部分移到了“夏种”上。而且,老田在坚持订单作业的同时也有选择性地联系了连片土地来作业,这可谓是节约作业成本的好方法。不仅如此,在交通成本上,老田也想了很多办法。随着运输成本的提高,一台机械从襄汾到洪洞的单程要2500元左右,老田得知,很多本地货车都要空运到洪洞拉煤,他看准这一商机,与货车司机商量,以每台2000元的价格将机械运到洪洞,这样每台机械的交通成本就节省了500元。

面对竞争日益加剧的跨区机收市场,徐兰庆也有自己的应对之策。他今年不参加跨区机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开了一家农机修理厂。他要充分利用自己多年的农机修理经验,开辟维修市场。而这个想法得益于去年“三夏”,有很多外地来的机手因为机具坏在田里无法作业,很多机手见他的合作社在附近都来找到他维修,不过当时他因为不具备出门修理的设备和工具而浪费了很多机会。这个经历让他看到“三夏”期间维修机具的商机,再加上儿子是学维修专业出身,给了他不少技术上的信息与支持,所以今年年初他投资了20万元开设了一家农机修理厂。虽然修理厂现在还没有什么生意,但他自信地说:“等再过几天你看,保证我家门口都停满了需要修理的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玉米 大豆 农机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