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河南 交出“十一五”靓丽成绩单


王永亮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面对气候条件极端异常、灾害多发等不利因素,河南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运用“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进一步巩固了农机化发展的好势头、好局面,为“十一五”农机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顾“十一五”,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机械化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持续增强。继“十五”末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后,“十一五”期间,机械化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到2010年底,全省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年均提高近三个百分点,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方式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大功率、高性能的动力机械,多功能、复合式作业机械不断投放市场,小型、低水平机械逐步退出农业生产。五年间,全省大中型拖拉机增长167.8%,80-100大马力拖拉机成为近两年主要发展机型;联合收割机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拥有量达到14.38万台,实现翻番增长;精少量播种机械增长60%,免耕播种机械增长143.4%;玉米收获机、水稻插秧机、花生收获机械呈跨越式发展之势。机械化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持续提高。

机械化薄弱环节实现新突破。在土壤耕作、小麦生产全程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水稻机收率达到70%,比“十五”期间增长35个百分点。玉米收获机械化加快启动,比“十五”期间机收率增长38个百分点。花生收获、水稻插秧机械化突破空白,取得实质性进展,花生机收面积达到229万亩,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达到78.2万亩。设施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年可供100万亩水稻秧苗能力的智能化育秧工厂投入运行,现代农业稳步推进。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成效突出。自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后,“十一五”期间,资金规模、补贴范围逐年扩大,受益农户不断增多,拉动需求效果十分显著。五年间,各级财政共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3.81亿元,带动农民投资80多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23.7万台套,受益农户26.2万户,拉动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收到了农民受益、企业获利、政府满意的多重效果。

农机化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农民投入为主体、政府扶持为引导、社会融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初步形成。2010年,各级财政对农机投入达到12.82亿元,集体和农民个人投入43亿多元。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河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颁布实施,《河南省农业机械安全管理规定》、《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相继公布施行。有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基本确立。走以“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发展路子形成共识。

农机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顺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应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农机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迅速发展。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全省当年登记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500个,2008年发展到1086个,2009年达到2400个,去年超过3500个。农机合作社有力地引领着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带动了先进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规模化推广,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农机合作社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突出亮点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

过去的五年,是河南省农机化发展环境显著优化、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地位作用持续增强的5年。五年来的发展实践启示我们,做好农机工作,推动农机化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目标任务,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坚持把市场引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方针,不断调动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坚持把培育发展主体,创新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主攻方向,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活力。四是坚持把农机农艺融合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五是坚持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统筹协调”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根本方法,不断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水稻 花生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