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桃英
编者按:浙江省于2005年启动了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有农机化示范基地619个、育秧中心3026个。2007年,余姚、诸暨、义乌、路桥成为首批部级全国农机化示范县;在此基础上,2008年,浙江着手建设省级农机化示范区,目前在建的农机化示范区已达7个。依托上述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各地以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和维修中心为抓手,加快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推动农机化向农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渗透,有效提高了全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政策组合拳”发力 机械化烘干渐入佳境浙江是一个台风天气频发的省份,尤其是在水稻收获的季节,给粮食烘干带来巨大挑战。此外,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土地资源减少、晒谷场所不足、气候变化加剧等因素,也督促浙江省各级政府把发展机械化烘干提上议事日程,“去年八九月份,浙江遭遇台风阴雨天气,绍兴两万多亩已经成熟的早稻收不上来,全部烂在田里。这种情况在台州也很普遍。”对于半年前那场天灾造成的损失,浙江省农机局副局长蔡潮涌记忆犹新。2008年,浙江省农机部门与粮食部门合作,以粮食收储中心为基地建设烘干中心。2009年,农机合作社后来居上,成为发展烘干中心的主要力量。为了对烘干中心提供实打实的扶持,在中央补贴30%的基础上,浙江省、县两级财政再补贴30%。地方配套的补贴资金中,发达地区由省级财政出40%、县级财政出60%;在欠发达地区,省级财政70%、县级财政30%,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其中又以临海县的补贴力度为最大,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60%的基础上,临海市政府拿出专款,对于建立烘干中心的合作社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购买一台烘干机的补贴5万,购买两台的补8万。这一政策直接导致2009年全县新增60多台烘干机。烘干中心的建设还得到了省政府的鼎力支持。为了解决烘干机用地、用电问题,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09年底专门召开了加快粮食烘干机械发展问题专题会议,要求各市、县(市、区)政府组织农业、农机、粮食、财政、国土资源、物价和电力等部门对区域内粮食烘干机械需求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区域内粮食烘干机械布局规划,并将规划公布于众。农业、粮食等部门要按规划指导种粮大户、合作社和粮食收储企业合理购置,力争通过三年努力,达到20亩以上种粮大户基本实现粮食机械化烘干目标;要积极制订鼓励发展粮食烘干机械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种粮大户、合作社和粮食收储企业购置;要鼓励粮食收储企业利用现有收购库点的优势,与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粮食烘干业务,收取合理烘干服务费用。省政府还对不同部门的扶持方式作出了明确分工:电力部门对安装粮食烘干机械设备减免安装费,粮食烘干机械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从低执行;石油供应部门按照农业部门提供的粮食烘干机械用油需要,保证油料配送供应;国土资源部门对安装粮食烘干机械设备用地要给予积极支持,安装粮食烘干机械设备用地一般在当地集体建设用地中统筹解决。“政策组合拳”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浙江省新建粮食烘干服务中心59个,占地面积37416平方米,共拥有粮食烘干机械118台(套),烘干能力达70640吨,完成大小麦、水稻等各类粮食机械化烘干量9710吨。在购机补贴的政策引导和烘干中心的示范带动下,全省上半年新增粮食烘干机339台,新增烘干能力达30万吨以上,完成计划任务的66.7%。技术装备双优先 育秧中心力求标准化近年来,浙江省因地制宜大力兴建水稻育秧中心,着力开展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示范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有重点、有层次地加快了全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力度。育秧中心建设按照统一组织、统一布局、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秧田管理的“五统一”原则,利用农机服务组织设施设备、技术力量等资源,在水稻集中连片区域筹建。每个育秧中心都落实专人负责,同时配备1-2名专业技术人员,并且必须配备浸种设施、育秧工作间(播种车间)、育秧温室(催芽室)、大棚或者秧地、秧盘、播种流水线等设施设备,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浙江新建水稻育秧中心92个,建设规模(供秧能力)达251990亩,其中按建设主体分: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育秧中心77家、依托种粮(农机)大户建设育秧中心15家;按季育秧能力分:3000亩以上育秧中心39家、1000-3000亩育秧中心34家、500-1000亩育秧中心13家,500亩以下育秧中心6家。共配备育秧工作间15901平方米、浸种设施1589立方米,建设育秧温室11650平方米、大棚61805平方米,配置秧地2043亩、秧盘332万只,拥有播种流水线、碎土机、筛土机、插秧机、植保机械等农机装备1649台(套)。早稻机插期间完成供秧165925亩,为推动机插秧面积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0-7-14/231482.html
上一篇 : 江西南康市:检修机具备“双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