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的运作和规范化建设,各合作社都能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合作社章程》所规定的条款、要求,建设独立的办公场所,设立社员大会和理事会,明确社员的权利和义务,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发挥农业机械的优势,以服务成员、利益共享为宗旨,本着成员入社自由、退社自愿、地位平等、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风险共担的原则,不断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基础设施,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在服务中,严格做到“五统一、五保证”即:统一作业价格质量,保证用户满意;统一技术培训,保证队伍素质;统一完善各类档案,确保机具完好和作业能力,保证管理有序;统一调配机械,保证服务到位;统一制定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
四、农机合作社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改变了传统耕作观念,减轻了农民劳动负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传统耕作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规模小,不利于机械作业。在建立了农机合作社后,农忙季节之前,合作社就与种田农户达成农机作业协议,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事前预约的农户进行统耕、统防、统收等机械化作业,这就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三夏”“三秋”期间,逯家庄村绿丰农机合作社将本村2828亩粮田的收、耕、播、运等以协议形式全部承担起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由合作社统一合理安排,两季的农业生产时间,比往年缩短3—5天,外出打工的1200余人无需象往年一样返乡过麦过秋,不但在外多挣了钱,而且还解除了后顾之忧。(二)农机经营成为农机户发家致富的有效手段,使种粮户和农机户实现了“双赢”。一是个体农机户参加农机合作社后,机械的挂牌、检审、入保、维修保养、作业联系、合同签订等,都由合作社专人统一组织,作业市场及一系列后勤保障由合作社统一负责,扩大了作业区域,延长了作业时间,从而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作业收入,加入合作社的农机户,每台机械今年比2008年平均增收3000元。农机户盛赞合作社:“是咱的全职保姆”。二是种粮户从中也得到了实惠,如:“绿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村党支部书记张双同志倡议,将全村495户非农机户吸纳为合作社成员后,享受合作社一系列优惠待遇,农机作业只收成本费,仅此一项,就为本村农户比往年减少种田开支12万多元。农民群众普遍认为:加入农机合作社后,既省工、省力又省钱。(三)农机合作社是农机化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一是合作社成立后,不仅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使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而且由于农民带资入社,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机,有利于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同时购置机械时,合作社可以统筹安排,合理配置社内机械类型,既能避免因个人购机求全而使社内机型重复,造成无谓的浪费,从而提高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效益,又能适合农业生产全过程,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二是他们拥有功能齐全、可综合利用的大型机械和熟练的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就能大显身手,起到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在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工作中,合作社起着典型带动、示范宣传等重要作用。今年全区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玉米机收等示范项目都由各合作社具体承担。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在推动区农机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合作社是农机跨区作业的主力军。在跨区作业中,合作社既是身体力行者,又是积极推动者。“三夏”期间,全区五个合作社组建七个“明星服务队”,在保证当地小麦机收的前提下,组织386台小麦联合收获机,南下河南,北上河北以及本省的威海、青岛、德州、聊城等地参加小麦机收开展跨区作业,作业面积24万亩,实现收入突破千万元。“三秋”期间,又组建六个“明星服务队”,到外省市开展玉米机收、小麦播种、机耕、机整等机械作业,作业量占到全区跨区作业总量的80%以上。
五、农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机产业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已不把粮田种植作为首选目标,农村多数青壮年劳动力,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转移到二三产业,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农机经营服务走合作之路,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必然选择,以往传统的“单打独斗”式的农机经营服务,已不适合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将一定区域内有限的农机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其最大效能,农机户联合购置农业机械,有利于推广先进的农机具和新技术,有利于合理配置农机具,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有利于农民增收。但是,由于现在已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是由先富起来的农机户联合建立,暂时处于探索阶段,办公设施简陋,办公经费大都由发起者自己掏腰包,规章制度难以落实,政策上缺乏强有力的保护,这些问题和困难,不同程度的制约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化 农业生产 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