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转变方式 提升质量 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图)


五是扎实开展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2009年培训各类农业机械化人才550万人次,新购机农民106万人次。采取“政企联动”培训形式,加快培养农机维修高技能人才,广泛宣传了拖拉机免拆卸检测调试等十大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

六是切实加强农机化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启动了新一轮“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截至11月末全国共开展农机安全检查行动90万多次,安全执法行动75万多次,排查整改农机事故隐患78万多项。制定发布了《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对推广目录产品和获证产品生产企业监管,依法组织了质量调查督导、投诉打假等工作,促进农机产品质量的提升。

七是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政策法规建设。《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已于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农业机械管理行政法规,建立健全了农业机械生产、销售、维修、使用操作、事故处理、监督管理等有关管理制度,构建了统一、完整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农业机械管理工作提供了法规保障。《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在600个项目县实施相关建设内容。地方人大和政府也加大了地方性农机化法规和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制定工作。

回顾这些年特别是2009年以来的工作,我们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二是必须坚持重点突破,全面发展;三是必须坚持鼓励创新,完善机制;四是必须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

成就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机械化的高度重视和部党组的精心部署,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合力推进,得益于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得益于4000多万农机手辛勤劳动、默默耕耘。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长期关心、支持农机化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战在农机化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农民机手表示诚挚的慰问!

二、认清形势,正确处理新时期推进农机化发展的重大关系

国内外农业发展实践启示我们,随着机械化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和农业生产对农机的依赖程度将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在夯实农业农村基础中的物质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日益成为影响农民种植意愿进而影响到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因素;农机专业户和服务组织日益成为粮食生产主力军;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日益成为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回归农业和开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纽带;农机服务日益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最活跃力量并有力推动着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农业机械日益成为引领农艺制度深刻变革,促进农业科技集成应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农机手日益成为新型农民的中坚力量。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面临诸多有利因素。

从政策环境看,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各级政府积极创新农机化扶持政策,中国特色的农机化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从内在需求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

从技术支撑看,农机产业集中度和产品质量加快提高,粮食作物各主要环节机械化装备基本成熟,其他各类农机装备和技术创新日趋活跃,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装备及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

从发展机制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有效实现了普通农户与农机经营者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多赢,为立足家庭承包经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在内在成长动力和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必将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深入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改革创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布局、效益有机统一,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工作实践中要深入研究、正确认识和认真处理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关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 强化 丘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