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机插秧合作:一步事关水稻生产全局的棋


陈长新

近年来,我国农机化事业的高速发展获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对于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江苏省扬州市委副秘书长陈长新同志通过对扬州市机插秧合作组织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和研究,撰文分析了扬州市机插秧合作组织的发展趋势和关键问题,文章很有见地。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宗锦耀司长对此文也作出批示。本报特刊登文章摘选,以飨读者。

 

近来,粮食供应、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总理忧虑、百姓热议、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在此大背景下,如何既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又保持粮食生产的基本稳定?扬州市是传统农业大市,自然条件好、农业基础好,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种生产要素、资源要素效益趋向的自发流动,农民“种田落口粮”、管理粗放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稳定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广机插秧合作将是事关全局的一步棋。

机插秧合作社 发展规模农业的高效之路

近年来,和江苏省许多地方一样,扬州市的水稻直播种植模式“不推自广”,面积急速上升。2008年全市316.9万亩水稻中有140.3万亩是直播,占到了44%以上。这种看似省工节本的“懒种田”技术其实并不省心省力,而且风险很大。不仅草害重、杂稻多、米质差,更重要的是,一旦遭遇大雨闷种闷苗、台风倒伏、低温抽穗灌浆不足,极有可能发生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在这样的情况下,机插秧的推广显得势在必行。2008年,扬州地区水稻机插秧合作频传捷报。一是江都樊川农机合作社与黑龙江建三江农场签订了20万亩水稻机收作业合同;二是宝应曹甸机插秧合作社,2008年不仅为本镇农户机插秧5.2万亩,占到了全镇水稻总面积的82.5%,而且还实现了跨区作业,为邻近的泾河镇、西安丰镇和连云港东辛农场提供作业服务1800多亩。

2006年在宝应调研时,扬州市第一家农机服务合作组织——曹甸水稻机插秧合作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甸镇共有耕地7.3万亩,常年水稻种植面积6万亩左右。该镇2003年开始引用机插秧技术,当年全镇购进插秧机4台,都是分散经营,平均每台作业面积96亩。2004年9月,由镇农技服务中心的周正艾牵头,组织成立了曹甸镇水稻机插秧合作社。经过近4年的运作发展,合作社初步具备一定规模,拥有插秧机177台,机手社员85人。合作社实行“八统一”服务,即:统一与农户签订作业面积,统一育秧供秧,统一种子农药、化肥等育秧农资的采购,统一机具作业调度,统一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机具维修,统一承担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

经过实践探索和不断完善,合作经营得到越来越多农户和机手的认同,合作发展的效果明显:

一是对农户而言,首先是消除了对机插秧尤其是个体机插秧的疑虑担忧。村民们说,“过去我们把秧给个人插不放心,万一失败了找哪个?现在交给合作社就有保障了”。合作社刚组建时,绝大多数农户都要村组干部和合作社的人一起上门动员才肯接受机插秧,而现在群众主动要求机插秧,甚至出现了争机抢机现象,以至2008年还要租请泗洪的机子来帮忙。从2005年到2008年,曹甸镇机插秧面积占全镇水稻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34%、62%、65%和82.5%,机插比例不断上升。其次,稳产高效。实践比较下来,人工栽插产量稳定但成本最高、效益最低,直播稻产量一般而风险最大,机插秧则高产稳产、效益最好。群众说,“虽然机插秧收费开始觉得高,但产量高、杂草少,后期用工少,省力省心划得来。”第三,化解了农忙劳动力紧张的矛盾。过去每年的夏收夏种是农民最忙、最苦、最累的时候,“现在麦子有机收,水稻育秧、插秧一条龙服务,三夏大忙也不像过去那么忙了”,在家的老人妇女就能应付。在2008年合作社提供服务的1.3万多户农户中,有70%的男劳力在外打工,夏收夏种期间很少有人停工回家。

二是对机手而言,加入合作社后,“他只管插”。作业面积有保证,作业连片移机少,维修及时费用低,机械使用效率明显提高,作业成本明显降低。据合作社记录比较,成立合作社前,由于“业务靠自己跑,机子要来回倒”,平均单机作业量只有90亩左右。成立合作社后,从落实面积到育秧管秧、分片栽插、栽后田管指导、机械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都有专业分工,有机户与无机户统一组织、相互协作,2008年的平均单机作业量达到237亩,是成立合作社前的2.4倍。各项成本费用也明显降低,仅少移机一项,平均每台机械就比以前节省71元。一增一减,机手的实际收入明显提高。2008年平均每个机手毛收入1.16万元,净收入7000元。拥有14台插秧机的王胜2008年获得服务纯收入21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粮食 连续 台风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