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推进协作 加快创新 努力开创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工作新局面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充分发挥科技教育支撑引领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作用,在能力、机制、手段、人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原始创新匮乏,成果转化率低,共性技术供给缺失,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农机化新技术和新装备研究储备和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二是科教大协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农机化科教资源分散,缺乏有效分工和密切协作,影响了农机化科技整体合力的发挥。存在低水平重复研究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既浪费了有限的资源条件,又降低了创新效率,很难形成研究积累和重大突破。一些领域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成果实用性不强,推广价值不高。三是条件手段落后。各级财政对公益性农机科研和农机化教育培训推广缺乏长期稳定的投入,科研教育手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善。农机制造行业长期处于微利状态,企业创新基础薄弱,动力不足。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仍很突出。四是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农机化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甚合理,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领军人才偏少;人才成长导向与评价体系欠科学,不利于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农机手科技素质总体水平偏低,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亟待提高。

解决以上问题,非一日之功。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对科技教育在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机化科教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必须继续发扬只争朝夕、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清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去推动,积极协调、争取政策资金投入去扶持,部门联动、创新体制机制去改善,真正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提高指导农机化科技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科教兴机”的理念,落实完善扶持措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强化协作,构建产学研推有机融合、新型高效的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体系,促进队伍能力素质加快提高,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加快突破,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推广,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水平,支撑引领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注重自主创新,进一步增强农机化科研开发能力。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的方针,以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农机化科研开发能力。要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并举,切实扭转新技术、新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突破,大力推广水稻栽插和收获机械化技术,积极推动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升级换代,基本解决我国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问题;创新开发棉花、油菜、甘蔗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努力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积极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加快实现“大农业、大农机”的格局;开展节水、节肥、节地、节种、节药、节油技术和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跟踪国内外信息、电子、生物、液压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研究新农艺对农机作业的新需求,搞好技术储备,增强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的后劲。

加强农机化软科学研究和科技情报信息工作,始终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大局开展研究,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要重点研究购机补贴政策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深远影响,研究农机化发展在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跃升过程中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加强对农机化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研究。要针对洪涝、干旱、雨雪冰冻、台风等常发性重大自然灾害以及重大动植物疫病流行等农业突发事件,积极开展农机化应急科技服务研究,充分发挥农机化在抗灾救灾和应对农业突发事件中的积极作用。

要积极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农机化科技投入机制,促进农机化科技投入逐步提高。调节投资结构,把财政投资集中在农业机械化基础科学研究、行业重大共性和关键性技术开发、农业生产关键领域和重点作业环节瓶颈机械化技术攻关等方面,使重点科研机构、优势科研团队和优秀科研人员得到长期、稳定、持续的支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 农业生产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