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v\:* o\:* .shape@font-face @font-face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政府投入不足、地方配套不足、社会投入不足、基层发动不足导致资金筹集难的问题,在当前投入巨资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抓住有利时机,多方筹资,建立起农田水利多元投入机制,是一条可行之策。

1.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一直以来,农村水利建设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主要依靠农民,走的是“农民的事农民办”的路子,普遍存在工程不配套、建设标准低、缺乏必要的维护、难以正常发挥效益等问题。200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贴资金,考虑到当前扩大内需、增加返乡农民工就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大幅度增加投入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2.明确地方政府对农村水利工程的职责,增加各级财政投入。农村水利直接为“三农”服务,事关农民饮水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生态安全,是新农村建设的先决条件之一。地方政府需要承担相应职责。建议市、县同时相应增加专项补贴资金,地方区域性公益水利设施应主要由地方财政负责,纳入财政预算。

3.吸引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水利建设。促进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水利建设,既能带来技术的进步,又能促进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使用当地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及时改善、维修,保证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低。建议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确保社会投入能有一定的收益或长期看好的稳定性,坚定社会资本投入的信心。坚持市场化运作,坚持阳光操作,坚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民资合法权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形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合力,保证农村水利设施基础建设的长期发展。

4.把补贴农民的钱花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目前国家给予农民的补贴资金很多,一般一亩田有100元之多,在富裕省份这些钱对农民帮助作用不是很大,如果在不增加补贴的基础上,把以后的补贴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吸纳部分返乡劳动力,不仅改善和美化了农村环境,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黄因慧委员:(致公党江苏省主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新农村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