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张宝文副部长在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会上的讲话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加速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同志们:

正值南方“双抢”工作如火如荼展开之际,我们齐聚江西南昌,召开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会,目的是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研究部署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进一步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水稻生产发展。这次会议是进入新世纪后农业部召开的第4个专门研究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的会议,是在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步入加速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今天上午,我们举行了全国水稻跨区机收启动仪式,现场观摩了水稻机收、机耕、机插等作业演示和机具展示。刚才,江西、江苏、湖北、辽宁4个省和黑龙江农垦、江苏省无锡市武进区交流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经验,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专家介绍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特点和趋势。各地所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真总结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水稻机收和机插秧技术难题实现了突破,水稻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2007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42.7%,发展态势喜人,表现出四个显著特点:

第一,政府高度重视与农民强烈需求互动,发展氛围良好。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对农机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民对农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积大地调动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的积极性。适应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和水稻生产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强劲需求,我部和各地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动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农业部制定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年)》,启动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区域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将支持推动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列入了农机购置补贴和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内容,将水稻机械化生产适用技术与关键机具研发列为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跨越计划的重点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地也相应出台了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拿出专门资金支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重点,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机械化的目标,并制定了扶持政策措施。辽宁省政府召开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意见。湖北、贵州等省领导对发展机插秧、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作出了批示。浙江省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植保试行作业补贴,对水稻生产机械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与广大农民的需求互促互动,推动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关键环节装备与技术趋向成熟,推广应用步伐加快。水稻生产主要环节,特别是收获和栽植环节机械化技术问题基本解决,装备可以满足生产作业的需要。收获机械化形成了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两种模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发展迅速,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2007年,全国稻麦联合收割机拥有量达到57.45万台,机动割晒机拥有量60.89万台。新增水稻机收面积199.6万公顷,收获机械化水平为46.2%,连续3年增长幅度都在4个百分点以上,其中2007年比2006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发展最快的江苏省水稻机收水平已达到92%。机械化栽植形成了机插秧、机直播、机浅栽三种模式。机插秧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发展主流,机直播及机浅栽在适宜地区有一定发展。2007年,栽植机械化水平达到11.1%,机插秧面积占水稻机械栽植面积的78.4%,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机插秧,水稻插秧机拥有量达到15.63万台,新增机插秧面积61.4万公顷,发展速度快,势头猛,潜力大。发展最快的黑龙江省栽植机械化水平已达到67%。

第三,服务组织与模式不断创新,服务能力趋于完善。一是水稻生产机械化服务大户、专业性服务组织及农机经纪人队伍快速成长和壮大,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二是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从机收逐步向机耕、机播、育插秧拓展,并在跨区机械插秧上取得了成功经验。三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从单项服务发展到全面、全程承包服务,形成了有组织的跨区作业市场和区域作业服务市场。四是跨区作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带动了维修服务、配件供应、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迅速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强大动力和支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农业机械化 粮食 总体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