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群策群力 专家学者共谋保护性耕作发展大计


 

编者按:2008年4月23日,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农民日报,中国农机化导报联合主办,由现代农装北方(北京)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协办的“2008中国保护性耕作论坛”在北京举行。50多名管理人员、专家、教授学者参加了论坛。论坛的主题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质量、建设生态文明”。与会专家围绕主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本网将专家的观点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挖掘减排功能,创建长效机制

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十届常委  路明

 

农业节能减排增加土壤碳汇的潜力十分巨大。农业废弃物的还田利用,特别是作物秸秆的直接还田与过腹还田,以及对畜禽粪便的利用,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我国国土面积占到世界的1/15,但土壤有机碳库仅为世界的1/30,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比较低、土壤碳库的扩容潜力特别大。我国具有土壤碳库扩容的充足物质保证,仅农业生产系统内部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每年就有约48.8亿吨。增加废弃物还田利用,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达到一举数得的效果。美国环保局分析显示,污染排放者使用本土的或者海外的农林业碳汇指标,2015年碳指标价格在为每吨14美元。根据总量控制和交易政策,如果我们利用农业生产的减排功能向海外污染者提供二氧化碳排放指标,那么秸秆的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及农家肥等生态农业的措施就有了资金支持,保护性耕作等就有了新的推广基础。

经过农业部6年多的努力,保护性耕作已在北方大部分省市区示范推广,效果显著,但资金仍然是限制保护性耕作应用的一个主要因素。根据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估算,采用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每年每亩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直接排放180多公斤,与此同时还可以减少石油燃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

目前,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比较严重,2004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二氧化碳为50.7亿吨,甲烷7.2亿吨,氧化钾氮3.3亿吨,我国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面临的国际社会压力很大。

植树造林列入国家计划,森林作为碳库的作用已经得到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但是农田的碳汇补偿还没有列入国家计划。事实上,保护性耕作把土壤作为一个碳库,与林业把森林作为一个碳库的原理是相似的。

建议农业部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以科学的数据说明保护性耕作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作用,参考国际标准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补偿标准。如果补偿办法能够实施,不但可以减轻我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压力,同时将形成一个长效、可持续的保护性耕作推广机制。

 

保护性耕作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原副部长 洪绂曾研究员

 

连年耕翻和深松土壤,虽然可提高土壤熟化、矿化度,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和地上部生长,但是在相当熟化的土壤上过度翻耕松土,不仅表层土壤松散易遭水蚀、风蚀,而且浪费能源,增加成本和污染源。在“零耕作”“免耕”基础上提出的保护性耕作理念阐明了通过耕作,既有利于农作物增产增收,也有利于保护土壤资源,防止沙尘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就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既要为当年,当代农业增产服务,同时又要为土壤资源的永续利用,为现代农业的持久发展打下基础。保护性耕作理念的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需求。

保护性耕作技术既要保护作物增产增收,又要保护资源永续利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这是当前农业技术上具有重要而长远意义的工作和任务。我国幅员广大,土壤类型复杂,自然环境多样,社会发展差异,在推行一项农业技术时,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区域有东、中、西部之分,土壤有黑、红、黄之别,地形有高原、丘陵、平原不同,在耕作技术上必须采用不同的保护性手段。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一般而言,粮食作物主产区,生态脆弱贫困地区和有区域和经济优势的地区要重点考虑,优先发展,扶植推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耕 除草剂 风蚀 小麦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