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群策群力 专家学者共谋保护性耕作发展大计


西部旱作地区是我国传统农业发源地,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早已成为广大农民的生产习惯。在西部地区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但难度也远大于其它区域。

 

保护黑土地资源的有效措施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  陈巳副主任

 

吉林省地处东北平原腹地,是国家主要商品粮产区。吉林黑土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集中连片,雨热排灌条件好,林网道路整齐规划,耕作条件优越,是东北垦殖指数最高的土壤,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但是,由于种植结构单一,玉米播种面积大,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使有机物还田少,小型农业机械多,耕作方式落后,黑土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消耗量大,耕层变浅,犁底层坚硬,保水保肥能力减弱,抗御旱涝能力和耕地质量急剧下降,造成粮食减产,农民减收。

为防止黑土地退化,保持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吉林省对发展保护性耕作高度重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入保护性耕作技术,形成了适合吉林生产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一是试验研究传统的耕作技术与保护黑土地、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确定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体系。二是根据吉林省气候环境特点和生产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规划设计了四个水旱田保护性耕作带。三是在建设保护性耕作带中坚持做到六个结合,即政府扶持与农民主体相结合,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相结合,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相结合,多元投资与捆绑扶持相结合,保护性耕作与旱作节水结合,主动为先与整体推进相结合。2007年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15个县整体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面积达7400多公顷,有效地遏制了黑土地进一步退化。 四是推行多种技术模式。根据各保护性耕作带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广行之有效的技术模式,旱作玉米保护性耕作主要推行大垅双行、等行距沟台互作和垅侧播种三种技术模式,基本技术是种植耐密型品种,实施免耕播种,化学除草,深松深施肥,年年高留茬还田,三年一次秸秆粉碎还田覆盖。五是根据制定的保护性耕作规划,完善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机具保障和综合服务三大支撑体系。

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吉林省黑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速度明显减缓,有些地区已经转而回升。

 

山西实践证明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山西省农机局  许继光副局长

 

山西省保护性耕作从试点试验到大面积示范推广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由1993年的几十亩发展到2007年的638万亩。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能使农业节本增效,能使农民增加收入,同时还能够培肥地力、改善环境。

从山西省农业生产条件来看,影响农作物产量最大的限制因子是水——降雨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而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就能较好地解决或缓解水的问题。一是通过免耕、少耕和秸秆残茬覆盖,减少水蚀、风蚀,收到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二是随着秸秆残茬的腐烂,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培肥了地力,增强了蓄水纳墒的功能。三是随着植物根系的大量保留和土壤肥力的提高,为土壤中已有的蚯蚓、微生物等生物活体生存繁衍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使蚯蚓和微生物的肥田松土功能不断增强,打开蓄水、调水的通道。四是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当年进行深松,打破犁底层,提升了蓄水能力,实现了传统耕作法与保护性耕作的良性对接,从而形成了我国推广保护性耕作的一大特色。

尧都试验区的土壤蓄水量(小麦播前0—50cm土层)从1993年的75mm达到2007年的119.7mm,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992年的0.895%提高到2004年的1.63%,小麦亩产量从1993年的132.2公斤增加到2007年的296公斤(亩产量最高的2004年曾达到329公斤)。

大量实践证明,在我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没有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现象,除草剂的用量与传统耕作没有大的差异。

   

中国的保护性耕作步伐一定会走得更快

中加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办公室  张治,李玉霞博士

 

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加拿大开始研究并实施保护性耕作,历时40多年,到目前已有近70%的农场实施不同形式的保护性耕作。加拿大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取消了铧式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耕 除草剂 风蚀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