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深刻认识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战略意义


:张宝文

v\:* o\:* .shape@font-face @font-face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同志们: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护性耕作,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很高的关注。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科研单位、推广系统,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引进、研究与推广,取得了一定成绩。

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发展保护性耕作是治理农田扬尘、防治农田风蚀和水蚀的重要措施

裸露的农田是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的主要尘源之一。目前我国北方农田绝大部分仍采用铧式犁耕翻、灭茬整地和裸露休闲越冬的传统耕作习惯,在冬春季风的强劲作用下,极易起土扬尘,形成沙尘天气。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留茬和覆盖,起到挡风固土的作用。秸秆覆盖可蓄水保墒,使土壤中水分增多,可有效抵御干旱。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团粒结构,使可风蚀的小颗粒含量减少,大面积实施可有效地减少农田扬尘,防治“沙尘暴”。

(二)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

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的作用。由于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据测算,麦田每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01~0.03个百分点,玉米田年可增加0.02~0.06个百分点。保护性耕作可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对于一年两熟地区,全程采用保护性耕作后,每季作物可减少一次灌水量,两季作物可少灌水100m3/亩。以北京市为例,如果100多万亩作物全部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l亿m3,相当于整个怀柔水库的蓄水量。

(三)发展保护性耕作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

保护性耕作通过免耕、少耕,采取机械化复式作业,简化生产工序,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起到节本增效的作用。试验表明,在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平均为101元/亩,一年一熟区为43.5元/亩。北方旱作地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亿多亩,如果60%实行保护性耕作,可为农民节本增效300亿元。同时,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力,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利于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食品安全。

(四)发展保护性耕作是防治秸秆焚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

农民为了抢农时赶季节,经常就地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影响交通运输和飞机起降,给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危害。实施保护性耕作,采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为秸秆找到了出路,变废为宝。大面积实施秸秆还田,使碳元素以有机质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从而减少了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总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由此可见,发展保护性耕作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使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战略意义,不断增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摆上重要位置。各级管理部门要把发展保护性耕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并将其纳入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保护性耕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制定发展规划。最近,农业部正在商国家发改委制定全国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争取在保护性耕作项目上有更大投入。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制定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建设重点、主要措施、保障机制等内容。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保护性耕作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需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投入。我们要积极筹措资金发展保护性耕作,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购机补贴政策以及相关项目资金,同时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企业、服务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社会效益 可持续发展 温室 风蚀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