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是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农机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及中央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带动,农机全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还应该看到我国农机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相差较远,还不能充分满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要求。全面提升行业整体创新能力成为摆在全体农机人面前的一个历史性课题。提升农机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解决创新主体问题。农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构成农机技术创新主体的大范畴。在这个范畴中,究竟由谁来承担创新主体的重任,历史上曾有争论。在这方面,无论从国外的经验还是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企业担当这个重任应该是一个理性的选择。由于受到利润与市场的双重考验,企业对寻找新型适用产品具有更大的积极性,也更能全力以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型农机企业还很少,力量有限,还不足以完全承担起这个重任。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加以解决。一方面,大力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减少乃至避免企业间的相互抄袭等恶性竞争情况的发生,保护企业创新成果及利益;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大量的农机科研机构还具有相当充分的农机科技力量和研究基础,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构和人力来振兴技术开发的力量。另外,在一段时间之内应该加强企业与农机科研机构之间的互利合作,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当然,这个过程中,还要解决一些具体环节问题。提升农机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要解决创新体制问题。我们要在体制上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推动农机装备的创新。日前,“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研制开发”项目课题中期评估总结会在京召开。一年多的时间里,11个课题已经完成20多种机具样机试制,已经申请27项专利(其中两项是发明专利),已获国内发明专利1项、其他专利20项,开发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16项,发表论文76篇,取得其他成果1项,建成中试线和生产线3条,建成了5个示范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攻关计划实施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创新的措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不是农机行业没有创新能力,而要看用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加以组织和实施。制度创新可以带来成果的创新,正所谓制度也是生产力。当然,创新制度或体制不只是一个攻关的问题,它涉及到众多方面。但既然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不会没有人去解决。尤其是当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已经将创新作为至高主题的时候。提升农机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解决创新人才问题。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不少科研院所陷入了生存危机之中,大量的科研人员为了创收而忙于“短平快”的项目,很少有人或很少有精力去从事创新性研究。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至少保证有一部分科研人员能够安心从事创新性研究,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创新人才的问题,还必须注意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只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才能确保事业常做常新。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机研发领域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研发很难,仿造很容易。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要探索各方面互相配合、共同得利的长效机制,这将有利于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要建立农机系统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这样才能激发各方面创新的积极性。自主创新能力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原始创新能力,这主要依靠科技发现、发明,实现原始创新要求我们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是集成性创新能力,就是对现有技术的集成、研究、吸收、应用,研究适合我们当前发展条件,研究市场需求,根据资源条件特点来进行集成性创新,发展较高性能、较低成本的集成性产品。第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国际上很多的科技观念、理念和成果很值得我们学习,要提升我们的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可以将国际上的好东西拿来。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满足于拿过来,为了使其适应国内要求,需要加入有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需要整合先进的技术来解决我们应用的需求。从以上三方面来看,农机行业创新的空间非常大,关键是我们要去研究、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整体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06-8-13/227617.html
上一篇 : 新型秸秆揉切机“变革”传统秸秆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