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农资和谐 稻虾和谐 生态和谐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花荣军指出,稻虾产业的发展首先意味着传统生态农业的复兴,与以前没有农药时青蛙与水稻的共处相似,也是一种生态农业的体现;水稻与小龙虾的和谐共生,更意味着现代农业的和谐发展;稻虾种养对农药、肥料等农资投入品要求安全、绿色、不伤幼虾,要求绿色使用、科学使用、合理使用,是水稻产业绿色发展的一种体现。

  与单一种稻相比,稻虾主产区农药、化肥施用量亩均减少50%以上,但在农药产品对小龙虾安全性未知的情况下,农资产品如何选用,仍是困扰渠道商、农户的一大难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华红霞为养殖户提供了5点小龙虾用药的策略:第一、小龙虾对许多农药都很敏感,要优先选用物理、生物防治,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时尽量采用高效低毒特异性高的农药产品。第二、不得使用菊酯类与有机磷农药。第三、使用农药后,最好能保持一段时间”稻虾分离“。第四、尽量避免在低龄幼虾时期使用。第五、农药对小龙虾的安全性评价必不可少,含有同一有效成分的不同制剂、混配农药需要一一进行安全性评价。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曹阳表示,随着稻虾面积的不断增加,种养水平落后、植保技术匮乏等问题也日渐凸显。稻虾共作用药严苛,随意选择会造成大面积死虾风险。因此,在部分稻虾共作区域甚至出现了零售店不敢配药、农户不敢用药等现象,而这种现象又会使稻田饱受病、虫、草害的威胁。曹阳表示,只有选好药、选对药,才能确保“丰收虾稻”。2018年开始,诺普信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开展了稼酷、爱稼、先锐、稳保、谋将5个稻虾核心产品对小龙虾的急性毒性实验,以筛选出对小龙虾高度安全的药剂。同时,委托权威机构开展稻虾产品对小龙虾产卵量、蜕壳等的毒性试验,全力打造对当代及后代小龙虾安全的植保解决方案。

  在稻虾共作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中,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彭成林副研究员发现,在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方面: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使15~30cm土层的土壤紧实度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亦显著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显著提高,同时,显著提高了0~40cm土层有机质、全钾和碱解氮的含量,0~30cm土层中土壤全氮的含量,0~10cm土层全磷和速效钾的含量,10~30cm土壤硝态氮含量以及20~40cm土层速效钾的含量,降低了0~10cm土层还原性物质总量,但增加了10cm以下土层潜育化的风险。

  在稻田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碳库的影响方面:稻虾共作模式中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在0~40cm土层均呈降低的趋势,增加了微团聚体中有机碳的稳定性和该层土壤中有机碳的生物可利用性,同时,显著提高了10~30cm土层中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表明该层土壤肥力提升,土壤质量向良性发展。

  在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影响方面:稻虾共作模式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在20~30cm土层中与中稻单作模式显著不同,主要增加了G-细菌、好氧细菌和真菌的比例。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土壤酶、全氮和全磷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土壤酶和pH则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彭成林副研究员发现在同等施氮量条件下,长期(连续11年和12年)虾稻共作模式比中稻单作模式水稻产量平均增加16.3%。在不同施氮水平下,长期虾稻共作模式相对中稻单作模式产量提高了10.7%,氮肥合理用量下降了26.6%。

  对此,彭成林副研究员及其团队针对虾稻田需肥特点,提出了施用控释掺混肥的研究思路。实验结果显示,用包膜氮钾复合肥、包膜尿素和普通复合肥制成控释掺混肥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达到省工、简便、肥料利用率高、肥效长且后期不脱靶、增产增收的目标。目前,团队正在对产品进行优化。下一步将与机械测深施肥结合起来,进一步减少肥料的用量和包膜肥的比例,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无人机喷雾技术迅速兴起,对农药制剂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户在对自家地块进行无人植保飞机喷雾用药时,往往会对临近地块造成严重打击,给周围群众带来巨大损失。尤其是在稻虾共作火热发展的当下,如果进行飞防时不采用科学的方式,周围稻田中的小龙虾就一定会难逃此劫。无人机与稻虾共作模式如何共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袁会珠表示,利用无人植保机喷药时一定要注意药液飘移所造成的药害。植保无人飞机喷雾雾滴会受风速、风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更与雾滴粒径大小有关,细雾滴更容易发挥药效,但更容易产生漂移,在1米/秒风速,高3米的情况下,10微米粒径的雾滴最远可漂移1000米,而大粒径雾滴虽然不易飘移,但不利于药效的发挥。对此,袁会珠研究员建议,风速在1.0~2.0m/s时,适合喷雾;风速在2.0~4.0m/s时,不适合除草剂喷雾,适合杀虫剂与杀菌剂喷雾;风速大于4.0m/s时,禁止喷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除草剂 品种 抗药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