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农资和谐 稻虾和谐 生态和谐


  为此,汤亚斌建议,加大科学普及力度、基础研究、优质稻种推广力度和品牌建设力度,调整养殖结构,以稻虾为主体,适当扩大池塘养殖面积,多种模式相结合,实现均衡上市。加强科学引导、小龙虾病害防控研究和良种培育。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曹凑贵表示,稻虾共作是一把双刃剑,存在稳粮增效与重虾轻稻、改良土壤与次生潜育化加重、水质净化与水体富营养等多重矛盾,建议要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发展。注意晒田、清塘晒沟,注意3~4年旱作1次;要水源充足,地下水位高,排灌方便;回归种养结合的初衷,简单养虾,减氮种稻。

  曹凑贵建议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可以采取三种种养模式:一、沟凼模式。在稻田不挖沟或开挖简易围沟,配置一定的水凼,沟田联通,在沟凼内放养小龙虾,收稻后稻田储水养虾,每年可收获一稻一虾。该模式小龙虾养殖强度不大、产量不高,适合于陵岗地区、土壤条件良好、地下水位低、水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小型田块。实行育苗和养殖分离。二、宽沟模式在稻田开挖环沟,宽4米、深1.5米大沟,水稻生长期间田沟相通,虾稻共生。可实现一稻两虾、一稻多虾。该模式小龙虾养殖强度大、产量高,适合于冲积平原、水网地带,地下水位高、水资源充足、50亩以上的大田块。三、生态池模式。田块小采用宽沟模式,往往造成养殖面积超过稻田的10%,为了保证稻虾共作,采用生态池模式。沿稻田四周开挖小沟,便于水分循环管理;并按每5亩开挖一个水池(即生态池)。该模式有利于稻虾共作、可一稻多虾,适应性广。

  潜江龙虾学校特聘教师、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师王关林则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孕育优质稻虾的必然条件。当前小龙虾养殖面临多个技术困惑:一是良种,目前全国的小龙虾多年来仍然还是1个品种,遗传育种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种质资源调查、良种培育以及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的研发有待增强。建议通过远亲杂交等办法,维持小龙虾的品种特性,避免品种退化。二是饲料,目前市面上小龙虾饲料产品鱼龙混杂,急需完成小龙虾的饲料(配方)研究,便于人工饲养。建议以人工种植水草和培养浮游生物为主,以投放农副产品饵料为辅,以投放小龙虾专用饲料为补充。三是死虾,每年5月前半个月是死虾的高峰期,小龙虾养殖病害近年呈上升趋势,相关疫病预警预报、快速检测、病害防治等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采取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全面预防的策略,中药预防安全、环保、高效。水质方面,在改底、解读、调水方面推荐微生物的方式。

  稻虾共作模式中稻产业问题也不小

  “稻田种养,无论养殖何种类型的生物,根本还是种植业,属种植业范围。按照国家新出台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规定稻渔综合种养沟坑占比不超10%,水稻产量每亩不低于500千克。在江苏稻田种养每亩补贴可达到600~800元,但如果水稻产量低于500千克,补贴将会面临取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强盛在分享中告诉大家,江苏省小龙虾养殖面积180万亩,主要集中在淮安、宿迁和盐城,江苏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途径可归为3点,一是立足“三优”,区域优、品种优、产品优。各地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划定优势区域,因地制宜;以市场行情为导向, 优化水稻品种,选择适销对路、有地方特色水产品、畜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坚持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方向,注重产业化发展, 提升品牌效益。二是体现“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突出水稻的主体地位,以水稻品质优、适口性好、绿色有机为出发点,强化绿色防控,确保土壤、水体和产品,推进种植与养殖结合、质量与数量并重、品质与效益同步提升;以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加强农田基础建设,规范水稻种植、水产、畜牧养殖,防止出现“渔强稻弱” 现象,坚决杜绝稻田池塘化和非粮化。坚持生产发展和生态友好兼顾,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确保生产促进生态改善、生态改善促进生产发展,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三是实现“三多”,多方联动、多产融合、多重成效。稻田综合种养涉及种、养、游多个行业,要树立系统性、一体化理念,把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作为一个整体,把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结合起来,推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走产业化开发的路子,促进传统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通过稻田综合种养达到稳粮增收、节肥节药、绿色优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除草剂 品种 抗药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