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荞麦深加工的现状


1. 荞麦加工开发的意义

(1)荞麦营养价值高 在荞麦中,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都高于小麦、大米和玉米,尤其是赖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较高,甜荞与苦荞中赖氨酸的含量分别为玉米的1倍和20倍,色氨酸的含量分别为玉米的3倍和35倍。荞麦淀粉近似大米淀粉,食用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荞麦脂肪的组成较好,其中75%以上为亚油酸或其他不饱和脂肪酸。甜荞含钙量为0.63%,苦荞则高达0.72%。荞麦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超微量元素以及其他谷物所不含的叶绿素、生物黄酮,这些功能性因子在人体的生理代谢中都有重要作用。在日本、韩国及欧美国家,荞麦食品被视为高档食品。

(2)荞麦药用价值广泛 荞麦是现代社会富裕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的首选保健食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糖尿病发病率为3.2%,约有4 000万人,而糖耐量受损人群达到4.8%,高血压发病率为11%~14%,高血脂发病率为8%以上,肥胖儿童为10%,肥胖成人为50%,并且存在大量心血管病和癌症等疾病患者,此外还有近1/10的亚健康成人。荞麦含有其他谷类粮食所不具有的生物类黄酮--芦丁及其维生素,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调节血糖、血脂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荞麦可帮助消化,降气宽肠,治疗痢疾、哮喘等病症,并有消肿去腐、消热祛湿的作用。

(3)荞麦是纯天然无污染食品 荞麦多种植在人口稀少、没有工业污染的冷凉山区,生产中不施任何化肥与农药,目前我国有许多的荞麦加工产品,都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保证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迎合了当今社会追求纯天然、无污染和保健性的消费需求。

2. 荞麦加工开发的现状

(1)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差 荞麦加工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点多面广,分散经营,技术装备水平低,生产规模小,产品输出功能弱,难以入围国内、国际大型连锁超市和满足出口需求,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和产品优化升级能力,严重制约了荞麦加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初级产品多,营养美味食品少 荞麦加工企业一直处于小规模粗加工状态,主要以加工面粉、挂面和荞麦糊为主,产品凭借特色原料对有食用习惯、部分疾病患者等特定人群的吸引,占有一定市场。此外,寿阳的“荞苷素”,灵丘的“苦荞茶”等新产品在山西省内有部分市场,但品种单一,适口性差,没有烘焙类、饮料类产品及保健产品,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营养、美味、快捷、方便和药用保健产品的消费需求。

(3)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 荞麦茎、叶及籽粒皮壳中含有较多的芦丁,荞花蜜中含有40%的葡萄糖,营养价值极高。现在开发的仅仅是荞麦籽粒中营养物质的利用,加工产品单一。应从茎、叶、花和果实全方位进行多层次的综合加工利用,通过工艺延伸和技术改造,将荞麦原料“榨干洗净”,提高企业规模效益,促进荞麦加工产业增值。

(4)科企结亲少,创新机制弱 荞麦加工企业只重视现实利益而缺乏对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又没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科技的支撑,新技术应用、新成果转化的超前创新意识非常淡薄。荞麦加工科技创新的动力来自企业,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横向协作开发研究,对促进荞麦加工产业的技术创新,将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3. 荞麦加工开发的建议

(1)引进和研制相结合,革新和完善荞麦制米(糁)和制粉等基础工艺设施,增加荞麦初级产品加工的种类和综合利用程度 我国粮食加工业的研究、设计和生产,主要是围绕大宗粮食加工而展开的。对于荞麦制米(糁)和制粉等既无完善的加工工艺,也无先进的加工设备。加工出的荞麦粉,粉中有壳、壳中含粉、麸中带粉,粉质差、颗粒粗、出品率低。瑞士布勒公司曾为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设计建成了生产能力为1 t/h的荞麦米和荞麦粉加工生产线。我们可以通过对国外关键设备的引进,与自行研制相结合,在荞麦产区建立现代化的荞麦加工生产线,分级生产荞麦米(糁)、荞麦精粉、颗粒粉、疗效粉(外层粉)、全麦粉和洁净的荞麦壳(用于枕头、床垫等),这样既可以满足荞麦产品出口的要求,又能为荞麦食品加工提供了优质多样的基础原料。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苦荞 玉米 微量元素 制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9/hq_170640.html

  • 玉米小斑病分布
  • 玉米小斑病
  • 玉米大斑病分布
  • 玉米螟
  • 玉米螟1
  • 玉米螟2
  • 玉米螟3
  • 玉米蚜
  • 玉米大斑病
  • 玉米小斑病
  •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