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对毕业生要求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应用于实践。各高校的专业课常常是根据经济动物的对象设置为鱼类、贝类、海藻等养殖课程,缺乏区域特色。有学者提出可以根据专业课的特点采用综合与分离相结合的设置模式,开设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学,每门课程既有总论分别讲述增养殖学的共性和遗传育种学的共性,又有分论针对不同的经济动植物对象讲授各自的养殖学和遗传育种学独特之处。
结合培养目标制定水产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案还需要有合适的专业教材。现行的水产类专业教材知识点全面,讲述系统,但往往越编越厚、包罗万象,养殖类的教材包含了生态类的基础原理,生态类的教材又囊括有生理和繁育的内容,容易形成重复讲述。同时现有教材更新慢,缺乏地域特色和针对性。因此,想要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和当地需要的水产从业人员,就需要相关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编写能更好体现专业特色的自编教材。以扬州大学为例,结合扬州是我国传统观赏鱼产业的发源地,就组织教师编写了多部金鱼研究的编著和教材,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 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随着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课堂上讲述的理论越来越丰富,但很难转变成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要将实践课穿插在整个本科教学中。课堂的讲述应当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上,完成后依据本专业的学生人数将学生分组,分别进行实习实践,然后进行综合研讨、规划和总结。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从实际分析归纳到理论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教学中某门课程所设置的教学实验,往往材料单薄、内容简单,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安排合理的综合性生产实践,就是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所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生产实习可以是某一方面经济动物的全过程实习,如沙塘鳢的繁育实习,也可以是多课程联合进行的实践活动,如南通如东吕四港近岸滩涂经济生物的养殖。生产实习可以形式多样,学科交叉且能够互相融会贯通,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学生也可以将课堂所教授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实习中,进一步学习并巩固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
生产实践结合了行业发展前沿,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巩固了专业思想,培养了学生从事水产养殖事业的兴趣。许多水产养殖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侧重点就在于学生在本科期间参加生产实践锻炼经历,经过实践锻炼的学生能迅速适应社会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 水产专业教学设置的的经验与总结
有研究显示,在高校中有55%的同学认为大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与社会需求脱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科技在进步,水产行业新事物不断涌现,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专业性技术人才也在变化,如果水产专业教学设置并没有理会这些变化,还是按照一成不变的专业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会觉得在大学里学的东西根本用不到工作实践当中。
专业课程设置贪大求全,是高校培养方案的一大弊病。很多开设的课程过于注重本身学科的知识基础,教材编写没有层次,很多知识点根本和未来的工作实践无法结合。实际上很多学生反映“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教材往往让他们失去学习方向,不知道哪方面才是重点。结果是各方面都只学到了皮毛,看似什么都懂一些,但实际上在深一步的应用中却茫然无助。因此,要想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精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大学虽然不应该商业化和功利化,但并不代表应该忽视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的水产养殖专业可以为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的尝试,以多种方式多样化地培养水产人才,大力发展短期和专项的培训班。根据国家未来的人才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目前偏紧的就业现状,同时还解决了很多水产企业未来发展人才难寻的被动局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6/hq_16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