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年6月
一、马铃薯的起源与传播
1.
马铃薯的起源以及在全球的传播:
目前,被世界公认的马铃薯起源中心有两个:马铃薯栽培种起源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盆地中心地区,及南美洲秘鲁、玻利维亚沿安第斯山麓以及乌拉圭等地区。野生种起源于中美洲及墨西哥。
马铃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首先从南美洲传到欧洲,有两条路线:一条是1551年西班牙人Valdevii将块茎带到西班牙介绍给国 王,1570年引进并在南部种植,后来传播到欧洲大部分国家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另一条是1588-1593年,马铃薯被引种到英格兰,并遍植英伦 三岛及北欧诸国,后又引种至大不列颠所属殖民地及北美洲。
国外食用马铃薯情况:
国外马铃薯食品消费占比较大,且加工业较发达。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马铃薯多以主食形式消费,并颇得消费者青 睐,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美国马铃薯加工制品的产量和消费量约占总产量的76%,马铃薯食品多达90余种,市场上马铃薯食品随处可见,该 国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马铃薯食品30千克,再加上用来加工成淀粉、饲料和酒精等的加工量已占马铃薯产量的85%左右。目前,美国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品 种已超过100种。俄罗斯每年人均马铃薯消费量为100千克,几乎与粮食消费量差不多。日本马铃薯年总产量351.2万吨,仅北海道每年加工用的鲜薯约 259万余吨,占其总产量的86%;其中用于加工食品和淀粉的马铃薯约205万吨,占总产量的72.4%。加工产品主要有冷冻马铃薯制品,马铃薯条 (片)、薯泥、薯泥复合制品、淀粉以及马铃薯全粉等深加工制品,还有全价饲料等。德国每年进口200多万吨马铃薯食品,主要产品有干马铃薯块、丝和膨化薯 块等,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马铃薯食品19千克;英国每年人均消费马铃薯近100千克,全国每年用于食品生产的马铃薯450万吨,其中冷冻马铃薯制品最多;法 国是快餐马铃薯泥的主要生产国,早在70年代初就达2万多吨,全国有12个大企业生产马铃薯食品,人均消费马铃薯制品39千克。
2.
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我国马铃薯的栽培始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京津地区可能是我国最早种植马铃薯的地区 之一,已有近400年的栽培历史。在19世纪前期,我国的云南、贵州、山西和甘肃已有大面积种植,并有相当的产量。目前,全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有甘肃、 内蒙、四川、贵州、云南。
马铃薯在中国的种植、加工、食用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马铃薯栽培遍布全国,种植面积约8000万亩,平均产量较低,约为1200千克/亩。各地区以不同资源条件为基础形成了相应的栽培区域: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和西南一二季混作区。
在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6个优势种植区域:分别是东北种薯和淀粉加工原料优势区;华北种薯和食品加工原料优势区;西北优质食用和加工原料优势区;西南食用和加工原料优势区;中原早熟菜用、出口优势区;南方冬作菜用、出口优势区。
马铃薯加工产品主要为四大类:马铃薯食品(马铃薯片、条、泥、丁、膨化食品及馒头、面条、米粉等传统食品),马铃薯粉条、粉丝和马铃薯淀粉(包 括变性淀粉和马铃薯全粉)。目前,由于没有现代化的储藏设备和科学的加工技术,每年全国损失的马铃薯为25~30%,其余的70~75%也基本用于鲜食或 者加工成粉丝、粉条及淀粉,加工深度不够,经济效益不高,消化能力有限。马铃薯粉条加工是传统的马铃薯加工制品,但在加工质量和品牌开拓方面也都存在不少 问题。马铃薯用于加工淀粉的比例小,与马铃薯生产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在我国,马铃薯多限于鲜贮、鲜运、鲜销、鲜食。在传统的膳食结构中,95%以上的马铃薯作为蔬菜鲜食,很少作为主食直接食用。近年来,马铃薯加 工食品在我国备受欢迎。以薯条、薯泥为基本原料的麦当劳、肯德基食品已占据我国快餐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从各种渠道进口的其它油炸薯片、膨化食品等马铃薯加 工制品也在不断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认识和对食物多样性的需求,以及各种媒介的宣传引导,马铃薯食品将逐步成为我国城乡调剂和丰富人民日常食物结构 的主食之一,在日常膳食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2/hq_15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