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中国奶 品质优 叫得响


  中国奶业,涉及千家万户,始终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今年8月,“2016中国奶业D20峰会及奶业振兴大会”在石家庄召开,用行动宣告,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会上,中国奶业20强企业共同签署了《中国奶业振兴宣言》,郑重承诺做放心产业,做优质产业,以好牛奶、好奶粉、好乳品赢得消费者,赢得信誉和尊重,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八年前的阵痛,唤醒了奶业崛起的内生动力。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明确提出:“小康社会不能没有牛奶,十几亿中国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奶业。我国奶业痛定思痛、绝地反击、浴火重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质量安全水平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全链条确保奶业质量安全

  安全是奶业发展的底线。

  自2008年以来,我国原料奶和乳制品质量已经有了质的提升。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抽检结果,2016年1-6月,共抽检乳制品样品14249批次,合格样品为14208批次,合格率为99.71%,在抽检的所有食品中位居第一。

  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我国生鲜乳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2015年,标志着乳品品质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平均值分别达到3.14g/100g和3.69g/100g,分别高于我国《生乳》国家标准0.34g/100g和0.59g/100g。规模牧场菌落总数降到46.7万CFU/mL,主要质量卫生指标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专项监测、异地抽检、飞行检查、对奶站和运输车进行监督抽检,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为重点的质量安全监测始终是农业部的工作重点。监测结果表明:今年以来累计抽检生鲜乳样品1.9万批次,未检出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规模牧场生鲜乳乳蛋白、乳脂肪、菌落总数等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奶源质量总体状况持续向好。

  品质的提升,是中国奶业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成果体现。

  奶业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精细化转变。据农业部统计,2015年,全国基本实现机械化挤奶,规模牧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全国70%以上的牧场配备了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80%的大中型牧场采用机械自动化清粪,牧场远程管理软件快速推广应用。奶牛单产大幅提高。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全国存栏量前15家养殖企业,平均成母牛单产已达到9吨,部分规模场已超过10吨,基本达到和超过奶业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单产达到9吨以上的高产奶牛达到150万头。

  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体系逐步健全。目前我国奶业大省已建立网络信息化生鲜乳监管平台,实现牧场、乳企和畜牧部门实时监控。乳企也积极响应,涵盖“集团、工厂、牧场、饲料”四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防控体系正逐步完善,在牛奶研发、原辅料、生产过程、检测销售、消费等每一环节都接受产业链质量安全体系的严格监管。

走出去,世界舞台成绩斐然

  我国乳制品不仅是名副其实的安全食品,在营养价值方面,与国际相比亦毫不逊色。

  今年8月,君乐宝婴幼儿配方奶粉宣布以“同款同质同价”进入香港市场销售,国际权威检测机构SGS瑞士通用标准公证行对君乐宝奶粉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营养成分、食品安全等方面,全都符合香港相关标准。

  从去香港买奶粉,到去香港卖奶粉,这样的变化令人激动。

  现代牧业的纯牛奶,连续三年获得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这是中国第一款白奶获得该项殊荣。“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是目前历史最悠久的品质评鉴组织之一,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全球权威乳品赛场。“这证明了中国的乳品企业、中国的牛奶品质不输给任何国家。”现代牧业董事长兼总裁高丽娜自豪地说。

  飞鹤乳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连续两年蝉联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蒙牛获得第十届全球乳制品代表大会最佳乳制品奖和最佳乳品包装奖……一份份国际认可的成绩单证明,我国乳制品质量可以与国外品牌媲美。

  中国奶业20强企业秉承拼搏精神,立足实际,砥砺前行,创造出中国乳业的再辉煌。伊利全力打造智慧化奶源基地;蒙牛开设“牧场主大学”,提升奶源管理水平;辉山实行“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模式,全面提升企业实力;光明实行“严格按质论价、牧场等级分级评定、牧场千分考核、技术服务指导”把控质量;新希望实施优质乳工程,保障每一滴牛奶的安全;三元、中垦乳业利用“互联网+牧场”大数据网云技术、完达山存量整合基地牧场、花花牛开展奶源转型升级行动、嘉立荷主推牛场管理节本增效,与奶农合作共赢;圣牧高科、贝因美、卫岗、西域春出优品、创新品,打造民族品牌;长富实行“24小时限时速递”的鲜奶销售方式、佳宝和银桥采用“下社区、订奶入户”销售方式,发挥本地优势,打造巴氏低温奶的销售新天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连续 数据 检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