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民国时期如何办学 学费不全免 政府发“栽培费”



  又到了开学季,大大小小的校园里,再次响起琅琅读书声。
  教育是富国强民最有效果的方式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上,我国一直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
  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其中就有现代教育理念。特别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侵略下,有识之士认识到,教育才是促使国人走向强盛的良药。因此,民国时期,越来越多的人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创办了新式的学堂,政府还“强迫”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新式教育。
  民国时期,因为国力薄弱,出现了多个军阀割据一方的局面,这些军阀主观上为了提升自身的软实力,比较重视教育,客观上也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1
  学费不全免
  政府发“栽培费”
  现在的义务教育是九年制: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全部修完,义务教育才算完成。其实,民国也有义务教育。不过,最初不叫义务教育,叫“强迫教育”,意思是政府逼着家长把孩子往学校里送。国民政府成立的前后几年里,“义务教育”的说法才渐渐取代“强迫教育”。
  民国时,义务教育的年限要求比现在低:小学一毕业,义务教育就算完成了,至于念不念中学,政府不强求。
  民国时期,小学由“初小”和“高小”组成。国民小学又叫“初等小学”,简称“初小”,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有的初小还包括四年级);高等小学简称“高小”,指的是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有的高小不包括四年级)。
  在某些省份,例如北洋时期的江苏,政府强令小孩一直念完高小;而在另一些省份,例如北洋时期的山西,念完初小就行了,高小并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之内。
  虽说是义务教育,学费没能全免。例如民国六年(1917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附属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其中念初小的学生每人每年要交学费2.2元(指银元,下同),念高小的学生每人每年要交学费4.4元,学生如果住校,每年还得加收1.5元的住宿费。再比如广东公立第二十四国民学校,只有一、二、三年级,完全属于义务教育,学生每人每年得交6元的学费。
  在当时,如果学校有困难,政府还有财政补贴。当时管这笔补贴叫做“栽培费”。比如上文提到的广东公立第二十四国民小学,它于民国四年(1915年)开办,当时全校总共3个年级,分成4个班,每班学生40多名(当时标准班级是42名学生),男女生都有。一个学生一年6元的学费,全校加起来1000多元,这点儿钱,连给老师发工资都不够,更别提别的开支了。在民国六年,广东省财政拨给它的栽培费是2172元,折成人民币约16万元。由此可见,在学校经费里面,政府拨的栽培费占大头,学生交的学费只占一小部分。
  当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学读书,针对这种情况,也有人创办了“希望小学”。
  民国时期,驻守江苏的军阀叫齐燮元,他是吴佩孚的部下,后来在日军侵华期间当了汉奸。但他也曾留下了一段值得铭记的功绩:在江苏建立“希望小学”。
  当时,齐燮元在南京创办过一所很大的贫儿院,专收家庭困难、没条件读书的孩子。民国十年(1921年),齐燮元招收了430个男生,320个女生,规模比当时南京最大的国民小学都要大。这些学生不用交学费,不用交住宿费,学校还发给他们衣服和零花钱。经费从哪儿来呢?刚开始是齐燮元自己掏腰包,后来是财政拨款。另外,学生在手工课上学会木工、刺绣之后,也经常做些玩具、苏绣、食品袋,周末时拿到夫子庙去卖,卖的钱也能补贴一部分学校的开支。
  2
  山西推行“强迫教育”
  民国时期的各派军阀中,阎锡山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在统治山西的三十余年里,他推行了多项措施,其中,对教育尤为关注。
  最初,阎锡山在山西推广义务教育,颇有几分“强迫”的味道。
  阎锡山的方法是这样的:先在山西省城太原推行义务教育,然后在其他城市推行,然后在县城推行,然后在三百户以上的村落推行,最后在小村庄推行。即先城市后乡村,先大城后小城,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走。
  在最开始,山西的大部分老百姓对义务教育并不感冒。首先,搞义务教育得花钱,这钱当然不能从阎督军腰包里掏,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还是老百姓出,山西民间虽富,富的是商人和矿主,普通农民和普通市民并不富裕,一户一年攒不到两块大洋,其中一块半得交给政府去办义务教育,他们不情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义务教育 学杂费 数据 猪肉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