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因其自身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地区投料量逐年增加,并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前景,是广大种菇新手发展食用菌生产的首选菇类之一。
目前白灵菇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发菌、出菇阶段污染率高、发菌慢、出菇率低、菇型差等,对此,我们在这里结合生产技术要点的介绍给出解决方法。
要点一:制种
专家提示:制备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故建议菇农最好到正规食用菌研究所或科研单位购买母种,切忌到无经营许可证、无科研实力的小商贩那里购买,以免上当受骗、遭受损失。在购买试管母种时,要注意鉴别菌种的优劣,需仔细检查试管中菌丝的生长情况,以免买到老化的菌种。一般来说,健壮的母种表现为菌丝洁白、粗壮、尖端整齐。若菌丝干散或培养基收缩,瓶底有黄色积水,说明菌丝已老化,请勿购买。
菇农经验:11月29日,家住寿光市田柳镇巨家村的种菇能手李本亮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制种经验。我们当地白灵菇的生产设施多于金针菇生产设施相同,一般为大拱棚(棚面由塑料薄膜+麦秸+无纺布覆盖)。制种时间一般从6月中旬开始,栽培的大众菌种多从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购买,一般品种为天山二号。制种分两个阶段:一是从母种(试管一级种)到原种(玻璃瓶或啤酒瓶二级种);二是从原种到栽培种(生产袋三级种),所需时间约32天。
第一阶段:母种→原种。
1.材料准备:试管母种、啤酒瓶(按照1个试管种接种10个啤酒瓶的用量准备)、玉米粒(按照1个啤酒瓶盛5—6两的用量准备)等。
2.操作过程:第一步先处理用料。因玉米粒种皮较厚,不易泡透,需将其煮熟后使用。注:煮玉米粒时要把握好火候,既不能让玉米粒“开花”,也不能外熟内生。第二步,待瓶内装入用料约4/5瓶时,再用棉塞封口,且外用牛皮纸包裹,以防高温灭菌时蒸汽浸湿棉塞。第三步,将瓶子摆放到蒸锅上进行高温灭菌,约12小时左右。第四步,灭菌完成后,待瓶温降至30℃左右,再将其转移至无菌操作箱内进行接种,即用接种针从试管内挑起少许菌丝,并快速放入啤酒瓶内,同样棉塞封口,外用牛皮纸包裹。最后,把接种好的啤酒瓶放在约25℃的室内保存,以促发菌丝生长。原种长满瓶之后,需立即扩大为栽培种,否则一旦营养耗尽,菌丝就会出现衰老,甚至死亡。
第二阶段:原种→栽培种。
一般情况下,生产用料多为棉籽壳(85%)、麸皮(10%)、玉米面(5%)、石膏或石灰(5%)、无机营养(5%)配比,料与水的比例为1∶1.4—1.5(搅拌后达到手捏成团,手松散开为宜)。用宽18厘米×长3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袋,捆扎后进行常压蒸汽灭菌(因白灵菇所要求为熟料栽培),一般来说,每万斤料需连续灭菌72小时以上。菌袋灭菌后,待冷却至室温便可接种。接种在无菌箱内进行,采用两头接种,每瓶原种可接30-40生产袋。生产袋接种后便可将其移至菇棚内发菌培养,可堆放5—7层。
要点二:发菌
专家提示:据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孙庆温老师介绍,发菌是白灵菇栽培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菌丝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白灵菇的产量。如果菌丝长得不理想,后边的出菇管理得再好,其产量也不会太高。
白灵菇发菌理想的菌袋标准是:发菌过程中,菌丝浓密洁白,菌丝前端整齐一致。发菌完毕后,菌袋坚硬结实,用力拍打菌袋发出“砰砰”的响声。若将其掰开,可见有大量白色菌丝,这种菌袋出菇时不但产量高,而且出菇后期也不易被杂菌所污染。
菇农经验:据李本亮介绍,白灵菇发菌阶段所需时间比其它菇种(平菇、金针菇)时间要长1倍多,一般为75—85天,这就特别要求在其发菌期要调控好菇棚环境,以利于正常发菌。
温:白灵菇发菌温度要求为,菌袋内的温度在20—24℃,菇棚内气温上限为30℃,若棚温过高,易出现菌袋“烧菌”现象。在北方大部分地区,8月中下旬正值白灵菇发菌阶段,这就要求广大菇农切实做好菇棚降温工作。方法:一是除下雨及大风天气外,菇棚昼夜始终保持通风状态。若是大棚,应在其后墙上设置通风口(高于地面 30厘米为宜)。二是在棚面上覆盖一层遮阳网进行降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jun/4/2009-12-22/108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