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菇棚搭建
搭棚场地要求通风、阴凉,用、排水方便,菇棚坐北朝南,远离污染源。因为荷地镇是香菇主产地,夏季秀珍菇出菇季节正好有许多菇棚空置,为了提高场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投入,可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香菇“夏闲棚”进行出菇管理。但对菇棚要进行必要的改造,主要是加厚菇棚四周尤其是棚顶的遮盖物,以及在菇棚四周及棚内开设灌、排水沟。秀珍菇对光线的需求不如香菇,夏季栽培秀珍菇一定要合理控制菇棚光线度,一般以在菇棚内能模糊看到报纸上的字迹为好。菌包入棚前半个月要对菇棚进行无害化处理,清除场地垃圾,并用生物农药(如菊脂类农药)喷施后关闭菇棚四周薄膜10h以上,防止滋生蚊虫。
3.4 品种选择
秀珍菇的品种大致可分为中低温型和中高温型。优良的菌种是反季节无公害栽培的重要保证。由于夏季自然条件下温度仍然偏高,反季节生产应选用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转潮快、生长周期短、抗病虫能力强的中高温型品种。该品种色泽灰白,菌肉稍厚,不易开伞,非常适合市场需求。
3.5 原料质量控制及培养料的配制
应选用无公害原料作为栽培基质。木屑为主的原料,一般受污染的机会较少,只需曝晒1~2d就可达到无公害的要求。棉籽壳的农药残留度较高,应用石灰浸泡后堆制发酵2d,降低原料中的有害物质。麦麸等氮源辅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发霉变质,贮藏得当。培养料用水、栽培过程中的喷洒、灌溉用水和产品加工用水,均要符合国家饮用水的相关标准。荷地一带的山间溪水、泉水一般都能满足上述要求,但要注意防止水源污染。培养料的配方为棉籽壳36%、木屑35%、麦麸23%,玉米粉2%、红糖1%,石膏1%,石灰2%。选用17×33的塑料袋,以500g(干料)/袋的标准配制培养料,先将棉籽壳、木屑等主料混合均匀,麦麸等其它辅料可单独混合均匀后再放入主料中,而后一边搅拌一边洒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0%~65%。实际生产中以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出现水痕而不往下滴为准。配料中最为关键的是严格控制培养料的C/N及含水量,C/N过高、培养料过干或过湿都会对发菌及出菇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培养料装袋、灭菌、接种按常规操作,接种时气雾消毒剂的选择及用量要达到无公害的要求。
3.6 发菌管理
发菌宜选择在阴凉、通风、卫生的场地进行,避免阳光直射及与鸡、鸭同室,发菌场地要先行无害化消毒处理。发菌阶段重点是控制温度及适时通风换气。接种后的菌包要及时堆垛,堆垛时菌包底对底、两头分别朝外,横躺着一字排开,高度控制在120cm以内,一般可堆8~10层,堆与堆之间留出50cm的过道,堆垛的方向要与门窗的方向保持一致,以利通风。有条件的可将菌包直立在地面或层架上,这样的发菌效果更佳。切忌在温度偏高的时期堆成大堆,以避免造成烧堆。发菌期间结合检查温度和发菌情况进行通风换气,温度太高时要避免在中午通风,可安排在清晨、傍晚及夜间通风,每次通风0.5h左右。发菌期间要及时翻堆,全程至少翻堆2次。第一次翻堆在菌丝封面后往下生长2cm左右时进行,翻堆时上下左右调换菌包的位置,以利各个菌包发菌均匀,同时调整堆垛的大小,以降低室内温度。翻堆时要及时处理被污染的菌包,污染较轻的可单独摆放,视今后发菌情况再行处理,以减少损失。只要管理得当,温度适宜,接种后40~45d菌丝即可长满全袋。
3.7 出菇管理
菌包满袋1周左右菌丝基本可达到生理成熟,这时通过必要的管理措施即可进行出菇管理。为适应市场的需求,产业化栽培秀珍菇应遵循“统一、分批、有序”的原则安排菌包上架脱袋,即在保证全村有一定量的菌包统一人棚上架的基础上,农户按照各自的生产情况分批上架,以实现有序出菇、均衡上市的目的。出菇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3.7.1 菌包上架:菌包可直接横躺摆放于层架上,每层架最多摆放二层菌包。为了获得适宜的出菇温度,菌包原则上尽量摆放于棚架较低的层面上,层与层之间可垫一条竹片以利散热。菌包上架后不可马上开袋,2d后待菌包适应了棚内环境方可开袋。开袋时沿袋口卷至菌包料面3cm左右,注意不可卷至平料面处或用剪刀剪断袋口薄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jun/4/2008-12-12/107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