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养猪技术和饲料配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猪饲料中必需微量元素的营养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养猪带给人们的效益也因此而获得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和因畜牧业相关知识与技术的缺乏而导致的主观因素的存在,目前我国猪饲料中必需微量元素的营养仍然存在较严重的盈缺问题。特别是传统猪生产模式是以农户为单元,以家庭副业为基础的分散的养猪模式。该模式养猪的物质基础??饲料主要是利用农家自身的非商品性农副产品简单构成的,因此其营养状况较差,无法完全满足猪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虽然浓缩料和预混料等补充饲料的推广应用为改善过去传统养猪生产饲料的营养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即通过添加补充饲料进行营养调控后的猪饲料其营养更接近猪对其的需要量),但是,由于组成猪饲料的基本成分??饲料原料其必需微量元素含量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点,同时,在实际生产中饲料配制者在进行饲料配制时往往忽略或粗略地计算饲料原料中的必需微量元素含量,因此,猪日粮中必需微量元素含量不可能切实符合猪对其的营养需要。要么富余,要么不足。作者于2001年对四川省生长肥育猪玉米型基础日粮中必需微量元素的盈缺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日粮中Fe、Cu、Zn和Mn盈缺状况严重。必需微量元素的盈缺最终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的生产性能、猪肉品质、生态环境和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1引起猪饲料必需微量元素盈缺的主要因素。
1.1饲料配制过程中未充分考虑饲料原料中的必需微量元素含量。
由于饲料原料中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品种、土壤类型、气候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在饲料原料中的含量千变万化,因此用统一的标准向饲料中添加必需微量元素,往往造成不足或过量。另外,在传统的饲料配合中饲料原料所含的必需微量元素通常不予考虑,畜禽生长所需的必需微量元素需要另外添加。由于能改善猪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且补充必需微量元素的成本一直很低,包括维生素在内仅约为配合日粮成本的5%。因此,其添加数量往往超过已建立的需要量,这样极易造成配合饲料中的必需微量元素的不平衡。
1.2滥用必需微量元素添加剂
必需微量元素添加剂的不科学补充,比较普遍的是超量添加(Fe、Zn、Cu、Mn、I和Se等)。目前配合饲料中必需微量元素的添加使用,基本上不考虑饲料原料中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利用率,特别是在猪饲料中使用高Cu(125mg/kg~250mg/kg饲料)、高Zn(2000mg/kg~3000mg/kg饲料)制剂。自国外报道高Cu、高Zn具有促进生长和降低仔猪断奶后腹泻的效果后,饲料中Cu、Zn的添加量日渐增高,目前有些饲料产品中锌的添加量高达3000mg/kg以上。由于Cu、Zn的吸收率较低,因此饲料中添加的Cu、Zn大量排出体外后,对土壤和水体构成污染。在加拿大,国家饲料协会将日粮中Cu和Zn的最大限量分别规定为125mg/kg和500mg/kg。荷兰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不再允许在日粮中使用高Cu和高Zn作为促生长剂。日本则规定上限:哺乳期仔猪(30kg以下)配合饲料中Cu为125mg/kg,Zn为120mg/kg;生长猪(30~70kg)配合饲料中Cu为45mg/kg,Zn为55mg/kg;肥育猪(70kg以上)配合饲料中Cu为10mg/kg,Zn为80mg/kg。
1.3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问题
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直接影响到猪对其的生理需要量和耐受量。生物利用率越低,其需要量和耐受量就越高。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化学形态、微量元素之间或其它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饲养条件和猪体内环境等(周明,1993)。化学形态是影响微量元素生物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不同化学形态的微量元素如硫酸盐、盐酸盐等无机态和蛋氨酸盐、酪氨酸盐等有机态的微量元素,其生物利用率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在无机矿物质中,氧化物往往最难吸收,硫酸盐最易吸收。而在无机盐与有机盐之间,有机态微量元素生物利用率要比无机态微量元素高。微量元素之间的协同或颉颃作用(如Cu与Fe、Zn等)以及其它一些因素(抗营养因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饲料中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杨凤,1994,2001;周明,1996)。例如,Zn的吸收受日粮中Ca、P水平的影响;Mo、S和Fe会导致Cu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利用率下降(范凌,1999);肌醇六磷酸和纤维水平、酶环境、胃肠道组织的pH以及脂肪和真菌毒素等均会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不过,我们对动物微量元素吸收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研究者实际测定的也仅仅是微量元素的相对生物利用率。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饲料中微量元素确切生物利用率的系统研究和报道,对该方面内容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地探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5/2011-07-03/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