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添加剂是指那些在常用饲料之外,为补充满足动物生长、繁殖、生产各方面营养需要或为某种特殊目的而加入配合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的物质。其目的在于强化日粮的营养价值或满足养殖生产的特殊需要,如保健、促生长、增食欲、防饲料变质、保存饲料中某些物质活性、破坏饲料中的毒性成分、改善饲料及畜产品品质、改善养殖环境等。广义的饲料添加剂包括营养性和非营养性添加剂二大类。
(一)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1、氨基酸添加剂猪饲料主要是植物性饲料,最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是赖氨酸和蛋氨酸。因此,猪用氨基酸添加剂主要有赖氨酸添加剂和蛋氨酸添加剂。这两种氨基酸添加剂都有L型和D型之分,猪只能利用L型赖氨酸,但D型和L型蛋氨酸却均能利用。在具体使用时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适量添加。添加合成氨基酸降低饲粮中的粗蛋白质水平,应有一定的限度。一般生长前期(60千克)前粗蛋白质水平不低于14%,后期不低于12%。第二,应经济划算。如添加合成氨基酸后饲粮价格过高,经济不划算,也没有实际意义。第三,人工合成的氨基酸大都是以盐的形式出售,如L型赖氨酸盐酸盐,其纯度为98.5%,而其中L型赖氨酸的量只占78.8%。添加时应注意效价换算。例如,饲料中拟添加0.1%的赖氨酸,则每吨饲料中L型赖氨酸盐酸盐的添加量为1÷0.985÷0.788=1.288千克(1228克)。
2、维生素添加剂随着集约化养猪的发展,常年不断而又大量地供给青绿饲料越来越受到了限制,因此,在饲粮中添加维生素添加剂,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现常用的维生素添加剂有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3、B族维生素(氯化胆碱、烟酸、泛酸、生物素)等。生产中多采用复合添加剂形式配制,把多种维生素配合加入饲粮中,其添加量仔猪为0.2%~0.3%,肥育猪为0.1%~0.2%。配制复合维生素时应注意维生素间的相互作用。
3、微量元素添加剂微量元素添加剂为常用添加剂,从化工商店买饲料级即可(不一定非要分析纯或化学纯)。目前我国养猪生产中添加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铁(Fe)、铜(Cu)、锰(Mn)、锌(Zn)、钴(Co)、硒(Se)、碘(I)等。饲料中的微量元素,是用矿物质盐类,只是对某元素(例如铁)的需要量,而不是对矿物质盐(硫酸亚铁)的需要量。作为添加剂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充分粉碎,均匀混合。加入全价料中须先经石灰石粉等先稀释,后混合;第二,实际含量。不同产品,化学学式不同,杂质含量各异,应注意该元素在产品中的实际含量。部分元素在不同化学结构中的含量是有差异的,要根据矿物质盐中所含元素量计算出所需用该盐类的数量。
(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虽不是饲料中的固有营养成分,本身也没有营养价值,但有着特殊的、明显的维护机体健康、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等作用。
目前,属于这类添加剂品种繁多,在实践中应用也不一致。对这种添加剂不应理解为配合饲料所必需的,但为了取得某种特定效果,它却是重要手段。
1、抑菌促生长剂属于抑菌促生长的添加剂有抗生素类、抑菌药物、砷制剂、高铜制剂等。这类物质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猪消化道内的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促进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提高猪对营养物质的作用,或影响猪体内代谢速度,从而促进生长。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已有50余年的历史。实践证明,抗生素对保护动物健康、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有一定效果。特别是在养殖环境较差、饲料水平较低时效果显著。20世纪60年代以后,抗生素作为添加剂使用引起了争论。首先是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问题,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一些细菌产生抗药性,而这些细菌又可把抗药性传给病原微生物,从而影响人畜疾病的防治。其次是抗生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残留有抗生素的肉类等畜产品,在食品烹调过程中不能完全使其“钝化”,影响人类健康。第三是有些抗生素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
因些,在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时,要注意下列事项:
第一,最好选用动物专用的、吸收和残留少的不产生抗药性的品种。
第二,严格控制使用剂量,保证使用效果,防止不良副作用。
第三,抗生素的作用期限要作具体规定。研究证明,抗生素在动物体内蓄积到一定水平后就不再蓄积,此时食入量与排泄量呈平衡状态,如果停药,则体内残留的抗生素可以逐步排出。大多数抗生素消失时间需3~5天,故一般规定在屠宰前7天停止添加。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13/2011-07-23/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