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锦鸡是野生鸡类中最美丽的种类,陈年雄鸡体长145厘米,体重900克,雌鸡体长70厘米,体重750克,雄鸡头上有金黄色的丝状羽冠,散披在颈上、脸、喉及前颈为绣红色,全身羽毛颜色互相衬托、赤、橙、黄、绿、青、蓝、紫俱全,光彩夺目不愧是驰名中外的观赏禽类。
白腹锦鸡,别名铜鸡,属于雉科,学名为Chrysolophusamherstiae,体型较雉鸡小。为中国特产鸟种,主产中国西南的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腹锦鸡非常美丽,雄鸟全长约140厘米,雌鸟约60厘米。雄鸟头颈、背、胸为金属翠绿色;羽冠紫红色;后颈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缘;下背棕色,腰转朱红色。飞羽暗褐色。尾羽长,有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腹部白色。嘴和脚蓝灰色,从远处观看很显眼。雌鸟的羽冠、披肩均不发达,尾羽较短,全身几乎都是褐色,和雄鸟比起来,让人觉得有点不够般配。该鸟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平时主要活动于多岩的荒芜山地、灌丛及矮竹间。以农作物、草籽、竹笋等为食,兼食昆虫。4月下旬开始繁殖,筑巢于人畜罕至的山坡地面的倒木枯枝下或巨石缝隙里,以枯叶或残羽为材,非常隐蔽。每窝产卵5~9枚,浅黄褐色或乳白色,光滑无斑。孵卵期为21天。
白腹锦鸡在我国古代属相当高贵的鸟,在官阶中高居二品官鸟。据说皇后的服装是极品官为凤凰,其余的官服一品官是丹顶鹤,二品官是白腹锦鸡,三品官是绿孔雀,五品官是白鹇,八品官是鹌鹑,都经皇帝封,可见白腹锦鸡之地位。
红(白)腹锦鸡属鸟纲、难科,野外生活在隐蔽的树林、灌丛、草丛中,近些年来,由于栖息环境被破坏和人为过度猎捕,使野生的红腹锦鸡数量越来越少,人工驯养势在必行,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饲养数量不大。而市场上对红(白)腹锦鸡及其生态标本的需求量较大。可见,人工驯养红(白)腹锦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野生红(白)腹锦鸡的人工驯化
红(白)腹锦鸡的人工驯化一般是直接从野外捕获成年红(白)腹锦鸡进行驯化。由于白、红腹锦鸡长期生活在比较隐蔽、安静的自然环境中,且生性机警,易受惊,圈养会精神紧张,撞扑笼网,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不能正常采食和繁殖。所以,人工饲养白、红腹锦鸡要根据其生活习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驯化,以期达到饲养繁殖的目的。
1、适应环境:将从野外捕获的红(白)腹锦鸡放置在安静、宽敞的笼舍内,舍饲内要尽量保持环境幽静。室外活动场所可设置一些障碍,以防止其逃飞。有条件的还可以模拟其野生环境,种植一些低矮的植物或作物。
2、适应饲养人员:饲养人员其服装要固定,不穿颜色艳丽的奇装异服。每天通过投食,供水,清扫舍室等日常管理活动,接近红(白)腹锦鸡,直到红(白)腹锦鸡见到饲养人员不再惊恐逃逸,逐渐增加光照强度,使之逐步适应人工饲养环境。注意,增加光照强度一定要逐渐提高,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起白、红腹锦鸡再度应激。
3、饲养管理:保证食物新鲜,营养丰富,适口全价,颗粒大小适度。刚开始饲喂最好直接投喂作物籽实,以后逐渐过渡到配合颗粒饲料。白、红腹锦鸡在野外经常捕食昆虫。所以,驯化初期最好每天投喂一些黄粉虫等昆虫。
二、红(白)腹锦鸡幼雏驯养
用野外收集或养殖生产的白、红腹锦鸡蛋,经过人工孵化所产的幼雏,出壳后就要进行有计划的驯养。
1、混饲:白、红腹锦鸡幼雏出壳后,最好混入同批少量家鸡进行饲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消除白、红腹锦鸡幼雏的惊恐;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白、红腹锦鸡的仿随性这一特性,使其跟随家鸡一起啄食、饮水,有助于提高驯化速度、效果,缩短驯化时间。
2、适应环境:在白、红腹锦鸡幼雏喂食、给水前,要给予光照、音像等饲养环境信息,使其逐步地尽快适应并形成条件反射,增强其群集活动的习性,使之一出壳就适应、习惯人工饲养的环境条件,与饲养人员建立一定亲密、依存关系,以便于以后的饲养管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j/3/2009-06-26/23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