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防制方法

  鉴于该病的发生与外界各种应激因素有关,预防本病首先是在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逐步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认真落实鸡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种鸡场应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另外应搞好常见多发疾病的预防工作。所有这些对预防本病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鸡群发病后可用药物进行防治。近年来在防治本病过程中发现,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几乎没有治疗作用。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这些药物产生抗药性的菌株已经出现且有增多趋势。因此防治本病时,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或选用本场过去少用的药物进行全群给药,可收到满意效果。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鸡,促使痊愈。同时可防止新发病例的出现。鸡已患病,体内已造成上述多种病理变化的病鸡治疗效果极差。

  本病发生普遍,各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病,药物治疗效果逐渐降低而且又增加了养鸡的成本。近年来国内已试制了大肠杆菌死疫苗,有鸡大肠杆菌多价氢氧化铝苗和多价油佐剂苗,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制苗菌株应该采自本地区发病鸡群的多个毒株,或本场分离菌株制成自家苗使用效果较好。种鸡在开产前接种疫苗后,在整个产蛋周期内大肠杆菌病明显减少,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有所提高,减少了雏鸡阶段本病的发生。

  在给成年鸡注射大肠杆菌油佐剂苗时,注苗后鸡群有程度不同的注苗反应,主要表现精神不好,喜卧,吃食减少等。一般1-2天后逐渐消失,无须进行任何处理。因此应在开产前注苗较为合适。开产后注苗往往会影响产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肠杆菌病 其它 坏死 抗药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