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初生雏鸡绿脓杆菌病的防治


由于孵化器、出雏器、孵化室的空气和环境的消毒不彻底,种蛋消毒不严格等诸多因素引起初生雏鸡绿脓杆菌感染,致使鸡群发病,造成巨大损失。

  1 诊断要点

  1.1 流行特点 初生雏鸡绿脓杆菌感染是由绿脓杆菌引起的初生雏鸡一种急性败血性疾病。鸡群一旦发病可造成巨大损失。

  初生雏鸡绿脓杆菌感染的发生是集约化养鸡业兴起之后出现的一个新问题,近年来本病发生有增多趋势。 从实验室资料表明,在鸡场和孵化厅的环境中绿脓杆菌的污染状况愈来愈严重,孵化过程中的死胚、毛蛋以及 1 日龄健康雏鸡体表和体内绿脓杆菌的分离率占相当比例,仅次于大肠杆菌的分离率。环境中绿脓杆菌的污染程度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

  本病的发生造成雏鸡大量死亡,多数雏鸡从第 2 天开始大批死亡,死亡曲线呈尖峰式,第 3~4 天死亡达到高峰,以后迅速下降,到第 7 天后死亡基本结束。日死亡率可达 2%~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 50% 以上。如对本病缺乏认识或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可造成连续多批雏鸡连续发病。

  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潮湿的 6~9 月份,与注射MD疫苗有直接的关系,发病雏鸡群均在 1 日龄时注射了鸡马立克氏病疫苗,而商品代雏鸡中的公鸡雏没有注射疫苗,鸡只安全无恙。由此可见,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孵化环境污染是造成本病发生的前提,本病的感染途径是通过外伤,鸡马立克氏病疫苗的接种符合了这一感染条件。

  1.2 临床表现 该病发生突然,发病急,病程短。病雏精神沉郁,不食、卧地不起,有的病雏表现震颤,全身情况衰竭、脱水,很快死亡。有的雏鸡眼周围潮湿,角膜或眼前房混浊,这是本病临床表现的一个特点。

  1.3 病理剖检变化 在死亡高峰期的病死鸡因病程短,

  剖检不见明显变化。但多数死雏的头部(即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注射部位)皮下水肿,水肿液呈黄色或黄绿色胶冻样。高峰期过后死亡雏鸡的肝脏可见肿大,被膜下见有坏死灶。

  根据以上流行特点和具有高死亡率以及同批不注苗雏鸡不发病等特征,基本作出诊断。

  2 防治方法

  本病关键在于防。一旦发病,由于发病急、病程短,往往来不及治疗。经过药敏试验,庆大霉素是首选药物,饮水给药治疗效果较差。逐只注射方法可挽救部分病雏免于死亡。

  预防本病,主要从改善鸡场卫生条件、加强兽医卫生措施着手,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种蛋收集、保存。孵化全过程和孵化设备、环境、注射疫苗器具要认真清洗、消毒。因此,应走出以下两点消毒误区,一是孵化器和出雏器的误区。调查发现许多养鸡户和孵化场喜欢喷雾消毒,对孵化器和出雏器不进行清刷和消毒液擦拭消毒,也不进行熏蒸消毒,只进行喷雾处理,虽然孵化器看上去很白,实际有大量的灰尘和绒毛。出雏车、出雏箱、风扇表面,加湿水槽地面等,含有大量的绿脓杆菌。这些污物不洗刷净消毒好,起不到应有的消毒结果。二是种蛋消毒误区。一般孵化场不对种蛋进行认真的消毒,这是不行的,应勤拣蛋,避免在鸡舍内太久造成污染,对极脏的种蛋和畸形蛋挑出不用,稍脏的种蛋用新洁尔灭或百毒杀进行擦拭消毒后方可作种蛋使用。将合格的种蛋先进行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在上孵后再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1 次,在孵化至 18 日时再熏蒸 1 次,而后用福尔马林自然熏蒸(要勤换福尔马林)直至出壳结束。这样才是杜绝本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立克氏病 病程 连续 喷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