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2、如何做好种蛋的消毒和保存?
答:(一)种蛋的消毒:
  蛋产出母体时会被排泄物污染,接触到产蛋箱的垫料时进一步被污染,因此蛋壳上附着很多细菌,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数量迅速增加,如蛋刚产出时,细菌数为100-300个,15分钟后为500-600个,1小时后就达到4000-5000个,并有些细菌通过蛋壳上的气孔进入蛋内,其繁殖速度随蛋的清洁程度、环境温度的高低和湿度的大小而异。虽然种蛋有胶质层、蛋壳和内外壳膜等几道自然屏障,但它们都不具备抗菌性能,这对孵化率和雏禽质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对种蛋进行严格的消毒。
  (1)种蛋消毒的时间:从理论上讲,最好在蛋产出后立即消毒,但在生产实践中无法做到。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每次检蛋(每天4-6次)完毕,立即在禽舍里的消毒室或送到孵化场消毒。种蛋入孵后,应在孵化器里进行第二次消毒。如果需要储存,在入种蛋储存室前也要进行消毒。
  (2)种蛋消毒方法:
  ①福尔马林(含甲醛40%的甲醛溶液)熏蒸消毒法:每立方米体积用42毫升福尔马林加21克高锰酸钾,在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为75%-80%的条件下密闭熏蒸20分钟,可杀死蛋壳上95%-98.5%的病原体。为了节省用药量,可在蛋盘上罩塑料薄膜,以缩小空间。此法消毒效果好,操作简便。
  在孵化器里进行第二次消毒时,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28毫升、高锰酸钾14克,熏蒸20分钟。但须注意:第一:种蛋在孵化器里消毒时,应避开24-96小时胚龄的胚蛋。第二:福尔马林与高锰酸钾的化学反应剧烈切具有很大的腐蚀性,要用容积较大的陶瓷盆,先加少量温水,再加高锰酸钾,最后加福尔马林。注意不要伤及人的眼睛和皮肤。第三:种蛋从储存室取出或从禽舍送孵化厂消毒室后,在蛋壳上会凝有水珠(俗称"冒汗",见下表)应让水珠蒸发后再消毒,否则对胚胎不利。第四:福尔马林溶液挥发性很强,要随用随取。如果发现福尔马林与高锰酸钾混合后只产生小量烟雾,说明福尔马林失效。
表:种蛋蛋壳表面凝有水珠("冒汗")的湿度条件%
注:当种蛋处置室内的相对湿度高于表内的指标时,蛋壳表面就会出现水珠。
②新洁尔灭浸泡消毒法:用含5%的新洁尔灭原液加50倍水,配成1:1000的新洁尔灭水溶液,水温43-50℃,将种蛋浸泡3分钟。
③碘液浸泡消毒法:将种蛋浸入1:1000的碘溶液中(10克碘片+15克碘化钾+1000毫升水,溶解后倒入9000毫升清水)0.5-1分钟。浸泡10次后溶液浓度下降,可延长消毒时间至1.5分钟或更换新碘液。溶液温度43-50℃。
种蛋保存前不能用溶液浸泡法消毒,因破坏胶质层会加快蛋内水分的蒸发,细菌也容易进入蛋内。故溶液浸泡法仅用于入孵前消毒。
④过氧乙酸消毒法:过氧乙酸是一种高效、快速、广谱消毒剂。消毒种蛋时,每立方米体积用含16%的过氧乙酸溶液40-60毫升,加高锰酸钾4-6克,熏蒸15分钟。但须注意:它遇热不稳定,如40%以上的浓度加热至50℃易引起爆炸,应在低温下保存。它是无色透明液体,腐蚀性很强,不要接触衣服和皮肤,消毒时用陶瓷盆或搪瓷盆,现配现用,稀释液保存不要超过3天。
⑤二氧化氯或季胺消毒法:有些国家禁止使用甲醛熏蒸消毒法,多采用二氧化氯或新洁尔灭等季胺类消毒法。可用含有20ppm的季胺或80ppm的二氧化氯微温溶液,对种蛋进行喷雾消毒。另外,也有用二氧化氯泡沫消毒种蛋的。一般采用10ppm的二氧化氯泡沫消毒种蛋5分钟,是可行的替代方法,尤其是可以提高脏蛋的孵化率。但必须指出:用二氧化氯消毒种蛋时必须严格掌握好消毒的时间,否则,消毒时间过长会增加胚胎的死亡率。
种蛋消毒方法很多,但迄今为止,在国内仍以甲醛熏蒸法和过氧乙酸熏蒸法较为普遍。
表:种蛋消毒的地点和方法

  (二)种蛋的保存:即使来自优良种鸡,又经过严格挑选的种蛋,如果保存不当也会导致孵化率下降,甚至造成不能孵化的后果。因为受精蛋中的胚胎在蛋的形成过程中(输卵管里)已开始发育,因此,种蛋产出至入孵前要注意保存温度、湿度和时间。
  (1)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蛋产出后,胚胎发育暂时停止,随后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又开始发育。当环境温度偏高,但不是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37.8℃)时,则胚胎发育是不完全和不稳定的,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当环境温度长时间偏低时(如0℃),虽然胚胎发育处于静止状态,但是胚胎活力严重下降,甚至死亡。胚胎发育的临界温度是23.9℃(也有人认为是20-21℃),即当环境温度低于23.9℃时,鸡胚胎发育处于静止休眠状态。但一般在生产中保存种蛋的温度要比此临界温度低。因为温度过高会给蛋中的各种酶的活动以及残余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抑制酶的活动和细菌的繁殖,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应为13-18℃。保存时间短时采用温度上限;时间长则采用下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细菌 立方米 塑料薄膜 消毒剂
上一篇 : 养鸡问答(九)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