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是兔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规模化养兔经营状况如何?是否养殖规模化效益必然提高?对此,笔者进行了调查,得出初步的结果。当然,准确获得不同规模兔场的真实信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里的数据仅仅代表一种趋势。
不难看出,与六年前有相同的规律: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总成活率逐渐下降,每只母兔年出栏商品兔子的数量急剧减少,养殖成本增加,而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的比重逐渐降低,即表明非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
纵观一系列数据,规模兔场效益低下的关键在于出栏率降低、非生产性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管理成本的增加使本来单位个体效益不高的养兔使规模型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
笔者调查了百余个兔场,与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型养兔企业的权威人士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座谈。将我国规模化养兔企业的问题或限制因素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管理
在与规模养兔企业老板座谈时,70%以上的认为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可见,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
1989年我在一次养兔会议上发言曾经说过:“中国养兔不缺乏养兔科学家,而缺乏养兔企业家”。说这句话的背景是我对不同养兔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发现,不同的人管理同一个企业,效果不同。也就是说,管理层对这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在目前我国规模型养兔企业中,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呢?
1.1高素质管理人才奇缺
目前我国的规模型养兔企业的决策层,绝大多数是转产型或兼业型企业老板,有的属于家族式企业,养兔或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很少,真正的管理学专业毕业的也不多。不能否认这些企业老板的投资勇气、管理能力和生财之道,但是养殖行业,尤其是养兔行业的特殊性,并非一般能力的人能以玩得转,转的好。作为规模养兔企业的老板,要懂技术,善管理,会用人,调研缜密,决策果断,胸有大志,心有良谋。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些老板往往拿不起,放不下,看不清问题的关键,把不准发展的方向,抓不住工作的重点,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老板的工作重点很简单,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决策、用人、调动、后勤。也就是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选好用好有能力的人,制定相应政策调动饲养人员的积极性,做好后期保证。
1.2管理模式落后
很多养兔企业标明是现代企业,但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尤其是集权制的个体企业,部门之间形成亲戚链条,人情关系浓厚,办事效率低下,影响企业正常运转。一些企业庞大的管理机构和复杂的审批手续,不仅使企业形成复杂的人事关系,人和人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协调困难,权责不清,相互推诿。养兔本身是一个单位效益很低的行业,靠的是规模效益,要尽量降低非生产性费用。上表列出的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例,暗示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成本的高低。尤其是国营企业和超规模企业,管理成本过大,成为影响养兔效益低下的致命因素。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项目的支持,国营养兔企业很难运转。
1.3饲养人员素质和责任心
养兔企业效益和效率,关键看一只基础母兔一年出栏多少成品兔,一只成品兔子的饲养成本。而这些指标的最终实现依靠饲养人员的努力。而现实生产中,很多规模型企业,饲养人员的技术素养较低,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和培训,基本操作不规范,往往是照猫画虎。更重要的是责任心不强,多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情况。很多情况是由于饲养人员的疏忽造成的。再好的品种、再先进的设备、再全价的饲料,没有高素质、高责任心的饲养人员配合,也无济于事。
2饲料
几乎被调查的所有养兔企业,把饲料放在限制养殖效益的首位。我经常讲,养兔先抓料,越抓越有效。养兔不抓料,
等于瞎胡闹。在我的一篇文章“我国家兔饲料资源的开发思路”中也指出饲料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抓好饲料等于养兔成功了一大半。目前我国规模化兔场在饲料方面的最大问题是:
2.1粗饲料资源匮乏
家兔特殊的消化生理,粗饲料成为不可缺少的营养源,约占饲料总量的45%。尽管我国饲草秸秆资源极其丰富,但真正能批量使用的粗饲料寥寥无几。福建一个规模化养兔企业,派专人到三个省采购,每天几个大卡车往福建调运粗饲料,还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现象。正如我过去所说:粗饲料—青干草、作物秸秆、秕壳、树叶,等等,当不用它的时候,遍地都是,一旦用它,没有一种可以满足需要。其体积较大,产地分散,价值较低,搜集困难,干制麻烦、运输不便,储藏更难。作为饲料企业和大型养兔企业,我们选择哪一种粗饲料是足量的?理想的?可靠的?初步计算,一个年出栏商品兔1万只的兔场,按照目前我们的平均养殖水平,年需要粗饲料约6.5万千克粗饲料(种兔和商品兔总需要量)。我国年出栏约5亿只,需要多少粗饲料?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teyang/tu/2/2011-05-04/149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