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兔技术 > 饲养管理

四川宜宾县对肉兔防疫机制的成功探索


防疫工作是养殖项目成败的关键。四川宜宾县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并创新防疫机制,在肉兔专用基地建设的组织管理、技术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及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肉兔产业发展。
  创新组织管理形式,健全技术服务体系
  通过向社会公开选聘方式,县畜牧局确定14名专业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项目技术指导组,全力承担肉兔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任务。技术组向每个项目镇派驻2名科技特派员,向每个繁育场、备案场各派驻1名科技特派员,采取定点帮扶、技术包干的形式在项目区蹲点,具体负责指导项目区农户(企业)按标准要求落实防疫工作。同时,县畜牧局在每个肉兔发展重点乡镇确定1-2名技术辅导员,每个肉兔项目村确定1名村级防疫员,同时兼任该村的包片兽医,负责肉兔生产日常防疫工作。县畜牧局与项目技术组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相互的责、权、利及奖惩措施。县科技特派员奖金、评定职称与完成目标任务直接挂钩;乡镇技术辅导员、村级防疫员劳务费用与完成目标任务直接挂钩。
  创新技术服务形式,实行半市场化运作
  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实行半市场化运作。县畜牧局通过宣传引导,鼓励派驻专业技术人员与种兔场、养兔农户自愿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实行有偿服务。技术服务费以种兔场每销售1只种兔不超过2元、养兔农户每出笼1只肉兔不超过1元的标准实行上限控制。鼓励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通过科技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承包经营兔场、组建公司或提供有偿服务。
  创新技术推广模式,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重点采取集中培训或现场示范培训方式,全方位讲解和演示肉兔防疫关键技术。通过聘请省级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专家做常年技术顾问,采取专家培训县级技术骨干,再由技术骨干分乡镇划片包干,培训到养兔农户的方式进行。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组织农户到养殖场驻场学习,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养兔权威。选派1-2名基础较好的青年技术人员到省畜科所或草科院脱产学习3-6个月,真正培养出能解决较大或重大疑难问题的专家,以支撑肉兔产业的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开通肉兔技术“110”热线电话,专家坐镇,24小时服务,广泛接受技术咨询。
  创新防疫物资供应模式,保证按需供应
  根据肉兔饲养特点,兔瘟、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兔疥癣、脱毛癣、球虫病等兔病是必须做好预防的。而疫苗、兽药、药物添加剂及其他一些兽药属于生物制品,国家实行管制,其供应商、供应渠道及储藏办法均具有特殊要求。
  对此,宜宾县在编制项目方案之初,就明确对项目建设所必需的疫苗及药品实行统一供应。具体操作是每个项目乡镇培育3-5个在生产水平、经济效益上均有明显说服力和感召力的标准化生产样板场。再以样板场为核心,辐射周边散户在配套服务上与样板场看齐,形成县畜牧局→乡镇兽医站→样板场→农户这一供应链条,统一投入品控制。
  落实配套经费,确保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整合项目资金和县财政配套资金,整个基地项目防疫经费超过100万元,其中县财政安排专项防疫经费40万元。防疫经费使用范围包括:对项目所需的疫苗、兽药及医疗器械实行补助;对项目乡镇兽医诊断室建设实行补贴;对药残检测及快速检疫检验设备购置实行补贴;对防疫技术培训工作进行补助;对技术服务人员实行悬标奖励,县畜牧局对圆满完成任务并达到预期效益的技术人员给予每年不少于6000元的奖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科技特派员 大肠杆菌病 项目建设 经济效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