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兔技术 > 饲养管理

獭兔引种的关键措施


一、做好准备。确定引种后,根据饲养獭兔的数量,确定饲养场的大小、笼位、笼数,饲喂、饮水、粪便清除及处理方法,草粉及精料的准备,颗粒机械的安装调试等,都应在引种前做好准备。同时做好饲养场所、用具的消毒工作。

  二、种兔的选择。计划确定后,应根据生产条件和需要选择良种。

  1、确定引种数量:作为种兔场,一般一个品种引入15个家系的种公兔和80个家系的种母兔,同时毛色不宜过多。数量太少,易出现近亲繁殖现象,造成退化,影响兔群质量。个人饲养,宜到种兔场选择不同血缘的种兔。

  2、选择个体:要根据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性能指标择优选择。参考系谱及记录,选择遗传性好、无缺陷、生产力高、体质健康、外貌优秀的种兔。6月龄体重 3公斤以上,毛色纯正、色泽光润、丰厚平整、手感弹性好,无咬伤、无污染,毛长12-22厘米之间。种公兔注意睾丸发育对称,防止单睾,3-4月龄睾丸即下降至阴囊中。种母兔注意外阴部发育情况及乳头数量,一般乳头数量3-5对。

  3、引种时机的选择。獭兔引种,从原产地到生产场,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有很大差别。另外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饮水、饲料供应不及时,休息不好,对机体都有不良影响,容易引发机体应激反应,常常造成病害和死亡。为减少此类现象发生,应注意引种时机的选择。

  獭兔对于干燥和温度较低地区适应性较强,纬度相同地区引种适应性强,由低温低湿地区到高温高湿地区适应性较差。因此,引种季节应选择在春秋季节。一般由寒冷地区引种到温热带地区宜在春季进行,而由温热带地区引种到寒冷地区则宜在秋季进行。

  獭兔对新环境的适应性还与自身状况有关。青年獭兔3-4月龄体重在1.5-2公斤时,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是引种的最佳月龄。一般来说,体重越大越好。

  三、防止疫病带入。目前,各种兔场或多或少都存在某些疫病,如果不加注意,引种的同时还会带入疫病,影响生产。因此,引种时要从健康无病的种兔场引进种兔,同时做好检疫、免疫工作。

  对于獭兔来说,需要检疫的疫病有:兔病毒性出血症、魏氏梭菌病、兔梅毒、传染系性鼻炎、皮下脓肿、疥痫、脚皮炎、球虫病等。

  对于一些可以进行疫苗接种的疫病,在运输前1-2周进行临时性免疫接种。对于没有疫苗进行预防的疫病,于运输前5天用土霉素或磺胺类药物以5%的浓度拌料饲喂,预防细菌性疫病;用氯苯胍60毫克/升的浓度拌料饲喂,预防球虫病。同时,大量饲喂维生素C,补加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以缓解应激反应。

  四、运输过程中加强管理。根据运输方式及时间长短,准备充足的药品、饲料及笼具等,装运前对笼具和车辆进行彻底消毒。

  獭兔装笼不可太拥挤,笼内应留有2/5-1/2活动场所,防止拥挤出汗体能消耗过大。最好是单笼,距离较近的每笼可装3只,最多不得超过4只,要求体重及大小相同的放在一笼,以免被压伤、压死。

  起运前让兔吃饱喝足,运程在24小时以内,中途不必再喂。超过24小时,体能消耗大,中途应适当休息,给水给料,补充体能。以青绿饲料最好,但不可吃得过多,否则运输颠簸,易发生伤害。通常在兔笼内放一些土豆和胡萝卜,以减轻体能的消耗。如果中途停留几天,应将兔子卸下来,放到宽敞的地方充分休息。每只兔占地面积最小要比自身面积多4-5倍,短时期小群饲养,精心管理,严防疾病发生。

  火车运输途中,值班人员昼夜检查,对车厢的温度湿度等做好记录,以防剧裂变化,并给予充足的饮水和补饲。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运输,均应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防暑。对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质瘦弱的种兔进行特别护理,必要时进行补液,耳静脉或腹腔注射葡萄糖和维生素C,以改善体况。

  五、运回后管理。獭兔运回时,夏季放在阴凉干燥处,冬季放在温暖处,休息片刻,单笼或小群饲养,注意将体质、体重相近的个体放在一起。第一次饮水中加入少量糖、盐及0.1%高锰酸钾,再喂少量大葱或大蒜,达到杀菌防病补充体液的目的。再逐渐喂给半干的青绿饲料、干草和少许精料,采食到八分饱。切忌喂给大量精料。

  运回后,若原来已有种兔,需将新引种兔隔离饲养1个月,进行全面检查,确属健康无病,才可混群饲养。遇到发病死亡情况,立即查明原因,如为传染病,应及时隔离、消毒;如为普通疾病,应及时治疗,以减少经济损失。对体质瘦弱兔应单独饲喂,及时补液。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疫病 饲料 适应性 免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