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其它类

中国兔业的发展


我是一名普通的养兔人,多次亲身经历了兔毛市场的大起大落。大落时,兔农含泪杀兔、放兔,这种现象令人心寒。国际市场对兔毛的需求离不开中国是好事,但是,依赖出口而本国对这一资源不进行深加工,使其增值,怎能让兔农稳定生产呢?

  然而兔毛织品存在着“起球、掉毛、缩水”三大缺点,影响着市场的拓宽。自1986年开始,我下决心研制兔毛的深加工技术,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纯兔毛纱线技术”和“纯兔毛针织品生产技术”两个成果,解决了兔毛织品的“起球、掉毛、缩水”这个行业难题。结合我工作的体会,谈谈对我国兔业发展的看法。

  一.我国的养兔业取得重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养兔业几乎为零,建国后发展迅速,如今已是世界养兔大国,兔毛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年产一万多吨),兔毛出口也占第一位(占世界兔毛贸易量90%以上)。兔肉产量也是第一(目前年产45万吨)。獭兔皮及制品生产正迅速扩大。
(1)、长毛兔,60年代时我国毛兔的年均只产毛量只有200克,目前已达600克,近几年在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已培育出年均只产毛量1500-2000克的群体。而且兔毛质量不断提高,目前根据市场需求正生产着含粗毛率高低不同的兔毛。(2)肉兔,我国肉兔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也有了长足进步,60年代,达到2000克的收购体重,要饲养120-160天,目前只需90-120天;月增重由400克提高到目前的750克;全净膛屠宰率由40-43%提高到目前的48-50%,胴体质量也明显提高。(3)獭兔,我国獭兔养殖发展较晚,但近10年发展迅速,獭兔皮及制品自2000年已批量走出国门,繁殖成活率由20%提高到50-60%,兔皮及加工质量明显提高,裘皮制品被国际市场接受是最好的证明。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国家政策、兔业工作者的艰苦努力。

  二、“三多三少”困扰着我国兔业的持续发展。

  我国是养兔大国,有着绝对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产量和出口量的增加,效益却有相对降低的趋势,而且仍有大起大落现象,我考虑三多三少是影响中国兔业特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 投放市场的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使兔业相对效益低。

  如500克兔毛按前4年价格只卖40元,按现价(近5月的最高价)可售80元,若做成兔毛衫能卖300元,是原毛的3.8-7.5倍。只有加工增值才能使企业增加财力,有让利于民的资金,才能使兔农增加生产动力,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 投放的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影响市场的巩固和扩大。

  兔毛织品轻、柔、美,吸湿而保暖,开始问世,确占有市场一定份额,但其“起球、掉毛、缩水”的缺点使占有份额逐渐缩小,必需增加科技含量使产品跟上时代,正因此我艰苦奋斗研制新工艺,使之不起球、不掉毛、不缩水,还可用普通洗衣机洗涤,直接用衣架凉晒。一试销,就受到消费者青睐,也反映了市场对创新产品的急切心态。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令天,技术也要与时俱进,多创新产品,才能持续增加效益。

  (三) 养殖、加工的人多,研究的人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进度缓慢。

  兔业与鸡、猪业相比是小产业,加上养兔和传统加工的效益低,很难抽出资金和吸引人才进行专项研究,很难自然攻关立项,造成技术进步缓慢和缺乏增效的更先进的科技手段。

  三、实现高科技加工和产业化,可能是我国兔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一) 实现高科技加工和产业化,是形势的需要。可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稳定养兔生产。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场对产品要求愈加讲求质量、时尚、环保,自然高科技产品倍受青睐。记得86年我在日本看到一件兔毛衫其价格可买一台大彩电,我想中国劳力便宜,草料丰富,又有几十年养兔的经验,国家给养殖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生产的毛、肉、皮,成本低若再进一步进行高科技加工,岂不又一次提高了竞争力了吗?不是又一次增值吗?增值才能调动加工者、经营者、生产者的积极性,才能使兔农没有后顾之忧。就像麦当劳的炸薯条生产一样,为薯农提供专用的马铃薯种,与薯农签订定单合同。然后按合同回收,按需生产,既不过剩又解决了薯农的后顾之忧,关键是要有消化原始产品的龙头企业--麦当劳。我国的兔业也应该创出一条以高科技加工企业为龙头,与兔农签订产毛合同,联合起来实现产业化大生产之路,利用我国低成本的原料,低成本的劳力,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异地销售,用物美价廉的优势,不断开发和扩大市场份额,利国又利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兔皮 成活率 兔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