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中国兽药行业发展的“潜”规则




标签严重不规范除了上述的偷工减料和偷梁换柱,产品标签上也有猫腻,比如不按药典要求书写和印刷标签:为了产品的市场推广,虚高产品效果及治疗范围,不按国家规定针对细菌、症状标注治疗范围,甚至标示能治疗病毒病,还有,产品商品名、通用名、批准文号三个要严格做到三对照,报批时没报或没批商品名,按规定就只能使用通用名。如果以此文号生产出有商品名的产品,就是非法。可一些企业要么对商品名改头换面,要么一个通用名“生”出好几个商品名。

三、产品缺乏实质性创新

尽管兽药行业似乎不乏新产品,有企业在每个季度都会推出新的东西,但几乎都逃脱不了搞概念模仿、包装模仿、组方模仿的范畴,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国内企业相关产品技术含量低、因此导致靠技术定价能力弱,让产品陷入了恶性同质化竞争的漩涡里,利润变薄,企业持续赢利能力弱,缺乏真正的和更多的资金投入。

二是研发理念未能创新。目前不规范的兽药市场,致使模仿跟风策略显得似乎更行之有效,且成本低廉,致使很多企业领导人不愿意在产品创新上做长线投资。

三是企业本来技术基础薄弱,又缺少真正切合市场懂研发的人才,导致研发力不从心,很容易产生投资不见回报的结果,也让不少企业望“研发”而却步。

营销领域的三大“潜”规则

营销领域,在具体的市场运作上,仔细体会和观察,我们依旧会发现诸多可以称之为“潜”规则的现象。

一、经销层面的“潜”规则

(一)在任何一个当地市场,兽药经销商曾经是未来也将是至关重要的流通环节,作为经销商,要想开店,必然要与当地兽医监管有“联系”,这是兽药经销商赖以生存的制度保障,是国情。

如果当地相关部门与经销商一起“联合”形成利益共同体,足可以对当地市场“呼风唤雨”,那么,兽药生产厂家便成了他们“联合”的对象,这种现象在北方市场尤甚。近几年,不少地区出现的诸如药厂备案费、新品进场费、药品抽检费等,不能说与这种“联合”没有关系,因为抽检哪家厂、抽检哪个产品、药品问题如何处理等,都存在人为因素。这也是中国任何领域中的“说你有事,没事也有事;说你没事,有事也没事”在兽药领域的再现。

(二)在如今供大于求,产能严重过剩的兽药市场里,由于厂家的恶性竞争、业务员长期的娇惯,经销商变得愈加挑剔,许多已凌驾于厂家之上,所以,这个行业才有那么多见惯不惯的吃喝玩游一条龙、高达20甚至30的产品返点以及高管对经销商的“敬畏”、业务员对经销商的俯首帖耳与惟命是从,厂商双方合作的天平经常失衡。

(三)在不少地区,兽药业务依旧存在压款或一批压一批的现象,经销商把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药厂,甚至个别地区的经销商以厂家为平台、是完全靠厂家在运营,比如由厂家提供药品、由厂家提供业务员、由厂家提供技术员、产品推向市场后再付款等,一旦客户出现问题,自己闪在一边还得厂家出面解决,俨然是个甩手掌柜。

二、业务层面的“潜”规则

兽药业的无序竞争,利润的摊薄,导致业务越来越难做。在如今的兽药业务市场,不难总结出如下流于规则的现象。

兼职现象严重事实上,笔者以为,一个业务员只有效忠一个品牌,才能深刻认知这个品牌,才能更详实地把企业产品、品牌、文化等信息传递给客户。

但是,现实环境里,在豫、冀、鲁这样厂家云集的兽药环境里,每个入行业务员做久了,都会形成不少资源,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多人片面追求底薪、提成、客户返点等利益诱惑,片面以为自己做得厂家越多、销量越大,产品覆盖面越广,产品越好销。因为身兼数职,大多数公司要开回差会,碰到会议集中,就会忙得多头跑,奔赴各个公司去,如果碰到两个公司撞车,就会对其中一个厂家请假。

相互诋毁成常态在实际一线市场中,很多业务员不是埋头研究市场、产品和客户需求,增强自身的业务技巧和竞争力,而是缺乏合作共赢精神,用诋毁竞争对手、产品或公司形象的行为来“拉”量。纵使不是直言诋毁,也是旁敲侧击,甚至在一个药厂里,也存在各个品牌公司的业务员恶性竞争的现状。

业务员流动性大现在不少业务员心态浮躁,目光更多集中在盲目对各个公司待遇、职位、收入等进行比对上,并为此而随意换公司、换市场,严重的一年内换两三个公司,成为跳槽“达人”,把跳槽当成了司空见惯,把跳槽当成了增加收入和提升职位的跳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营销 金丝桃素 残留 速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